马来西亚六州州选尘埃落定,但所谓绿潮再次卷起的,又何止是政治上的千层浪?这一政治波澜还继续在马国政坛上荡漾。

在马国去年11月的全国大选前,政坛可谓三雄鼎立,有在2018年大选前长期执政马国的国阵;包含土团党与伊斯兰党的国盟;以及短暂执政过的希盟。当时马国政坛上的执政组合也颇为吊诡,原则上国阵与国盟共组联合政府,但因国阵(主要是主导国阵的巫统,或更贴切说是巫统里的主流派)不但排挤国盟,甚至还排挤国阵内巫统非主流派但更亲国盟的时任首相依斯迈沙比里,导致联合政府摇摇欲坠。

当时再次身居反对党的希盟,眼看政坛一直不稳定,便毅然与依斯迈所领导的政府签订信任与供给备忘录,即在国会投票时支持政府,但不加入联合政府。

当时巫统(以党主席阿末扎希所领导的主流派)之所以底气十足,主要是在之前提早举行、三雄都放开来打的马六甲与柔佛州选里几乎大获全胜,不但把希盟打得落花流水,还几乎让国盟全军覆没。所以巫统当时一直鼓噪要求依斯迈赶快举行大选,以便国阵一鼓作气单独执政。依斯迈则尽量延长自身任期,一直拖到去年11月才解散国会,不过也未能摆脱宿命,成为马国任期最短的首相。

那半年多的拖延,却为国盟带来了转机。当时的国盟由国会议席较多的土团党所主导,土团党主席慕尤丁想伺机重掌相府。至于国盟另一主要成员党伊斯兰党,当时主要在幕后从事政治耕耘,让慕尤丁以及土团党在政治舞台前独领风骚。

依斯迈政府把马国选民的投票年龄从21岁降到18岁。这项政策本为希盟当政时所提出,因为希盟想当然尔地认为,既然之前在年轻选民群中颇受欢迎,降低投票年龄必然带来更多票源。法案被朝野无异议通过。伊党低调的长期政治耕耘,即在马国各地兴办数以千百计的宗教学校,灌输该党所倡导的宗教理念,以及培养学员从小对伊党的忠诚支持。降低投票年龄正中伊党下怀。在之后的全国大选里,伊党大力动员年轻支持者出来投票,支持伊党以及国盟各党。

在马国去年大选,主导国盟的土团党出战最多国会议席,伊党其次但席次远低,以便确保选后土团党继续主导国盟;伊党当时还唯唯诺诺地接受“老二”的安排。不过大选结果令人目瞪口呆,虽然国盟整体成绩还是不如人意,未能赢得执政权,但伊党竟然赢得绝大多数竞选的议席,一夜之间跃身为国会最大党,不但把土团党压了下去,更把长期声称代表马来族利益的巫统远远抛开。所谓绿潮也就在那时浮现,象征的不只是伊党逐渐主导国盟,也是宗教保守力量在马国政坛最为显著的崛起。绿潮兴起所引起的关注,比大选后希盟与国阵破天荒共组团结政府还大得多。

在这轮六州州选,国盟就改由伊斯兰党出战更多议席。州选成绩维持国盟与团结政府各执政三州,但绿潮一方大有斩获,虽然未如选前预测,夺下被视为希盟堡垒之一的雪兰莪执政权,但也赢获该州40%的州议席。至于在希盟另一堡垒州槟城,绿潮不但赢得超过四分之一的州议席,还继去年全国大选在首相安华的国会选区峇东浦击败安华爱女奴鲁,这次也横扫属下的三个州选区。

反观伊党执政的三个堡垒州,团结政府要不就如在登嘉楼般吃零蛋,要不就如在吉打与吉兰丹般只赢得一两席点缀。伊党的胜选率几达80%,反观巫统只有一成多。团结政府在这轮州选,虽然整体赢得比绿潮更多的选票,但那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非马来族选民深恐绿潮当政。至于大多马来族选民(初步估计至少七成),则把票投给国盟。

由此可见,绿潮政治力量仍在马国政坛继续发酵。未来数周,马国将迎来数场国州补选,势必再次成为两大阵营的角力场。如绿潮继续攻城略地,也将更为气势如虹。

作者是新加坡国际事务学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