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说,银行业市场竞争过度的根源在于同质化服务过度、差异化不足,大型商业银行应带头坚决不打“价格战”。
刘珺星期五(1月3日)在《中国金融》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称过去一年利率自律机制工作发生很多新变化。
他举例,过去利率自律机制以柔性协调为主,如今更加注重规范秩序;过去在幕后发挥作用,如今更多走向前台,协调市场一致行动,严肃性、权威性不断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焦点已从“放得开”转向“形得成”“调得了”。
但刘珺写道,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不足和非理性竞争等因素,导致利率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
利率市场化指的是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以供求关系来决定市场的资金价格。
刘珺分析说,金融机构非理性竞争正阻碍合理利率“形得成”。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规模情结”,且以“内卷”和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削弱利率政策的传导效果。
刘珺说,非市场因素制约利率“调得了”。大客户普遍与银行签订长期限固定利率的存款服务协议,在协议期限内,新存款业务不受利率调整影响,导致部分客户执行利率高于市场水平。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刘珺认为,这不仅意味着增加货币供应量,更为关键的是打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渠道。
刘珺说,利率自律机制将靠前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他还强调,针对银行业低水平“内卷”问题,要进一步强化自律管理,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坚决不打“价格战”。
所谓不打“价格战”,刘珺说,就是在贷款端,要在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基础上坚持定价即经营,不发放税后利率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贷款;在存款端,要加强招投标利率自律管理,持续规范利率定价行为。
他写道:“市场竞争过度的根源在于同质化服务过度、差异化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提升专业能力,以服务创造价值、靠竞争力“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