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优势不灵 品牌信心不足 中国电动车欧洲遇挑战
在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位于德国柏林的展厅里,一些人正围在蔚来ET5车型旁看车。图摄于8月17日。(路透社)

(柏林路透电)中国电动车品牌在本土市场击败外国汽车品牌,但在进军欧洲市场的过程中,却碰到了多项挑战。

对于比亚迪、蔚来和上汽名爵等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领先者而言,想在欧洲蓬勃发展,要克服的困难包括对中国品牌的成见、高昂的进口成本,以及欧洲电动车市场尚未成熟的现实。

目前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份额逐年上升。法国汽车咨询公司Inovev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在欧洲新销售的电动汽车中,中国品牌销售占8%,高于去年的6%和前年的4%。据安联(Allianz)的研究,2025年之前,至少还有11款新推出、面向大众的中国品牌电动车会进入欧洲市场。

这种增长引起了同行的警惕。法国标致—雪铁龙与意大利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后成立的汽车公司Stellantis的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上个月就警告: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将“入侵”欧洲。

路透社指出,欧洲车厂正以发布大量新款电动车、大幅削减制造成本和降价等方式应对中国品牌,这意味着中国厂商必须拿出最好状态应对,不可掉以轻心。

成本优势削弱

面对竞争,价格本是中国品牌的王牌。市场研究机构JATO Dynamics统计,中国一辆电动车的均价在3万2000欧元(4万7363新元)左右,欧洲则为5万6000欧元。

但随着各方面成本的增加,中国公司在欧洲想把车卖得跟中国市场一样便宜,不太容易。

吉利汽车旗下电动车品牌极氪的欧洲首席执行官福蒂诺斯(Spiros Fotinos)指出,物流、销售税、进口关税以及要符合欧洲认证标准,都会增加成本。

运输时间也是成本。在欧洲最畅销的中国品牌名爵称面对的最大挑战是,整车从中国运往欧洲分销,因为港口太饱和,客户等待的时间非常之长。

电动车初创公司爱驰则指出,欧洲人喜欢更大的电池以支撑长途旅行,也导致成本上升。

对中国品牌缺乏信任

一些中国品牌,例如名爵,在欧洲已有一定名气,但大部分消费者还需要建立对中国品牌的信任。毕竟,当年日韩的汽车制造商曾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取得欧洲市场的信任。

英国市场调查机构YouGov的一项调查显示,14%的受访者知道比亚迪,17%听过蔚来,10%听过领克,8%听过小鹏汽车,但有95%的人知道特斯拉。在这些人中,10%的人会考虑购买一辆特斯拉,但在知道中国品牌的人中,只有1%或更少的人会考虑购买中国车。

为打破对中国品牌的疑虑,中国厂商做法各不相同。爱驰汽车决定,不宣传它的中国渊源;极氪通过试驾和展厅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中国国有的广汽集团则通过在米兰开设“前瞻设计中心”,感受市场喜好,还有厂商在欧盟车辆安全评级系统中获得超出法规要求的五星评级来消除客户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