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时代,抵御外来文化影响是不切实际的。卫生部长王乙康在新中论坛上致辞时说,海纳百川是今时今日非常重要的特性,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由《联合早报》举办的第五届新中论坛,星期二(11月21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新中青年成长的挑战与机遇”。

王乙康致辞时强调,中国和新加坡的青年正处在世界历史的关键时刻,若国家方向正确,领导层施行政策得当,加上青年具备时代所需要的条件,肯定未来可期;青年最要做的是装备自己,把握当下。

他认为,未来将是一个全球化、相互联通的多极世界;在亚洲,各个经济体将更密切地融合,各国之间会频繁、活跃地进行经济、文化与人才交流,也会与亚洲以外的经济体建立关系。这将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新世界、新亚洲。

王乙康呼吁青年人要打造这个未来,充分地把握机会胜任使命,也需要有符合这个时代需求的特性。为此,他提出三点期许。

首先,年轻人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浓烈好奇心,也要有不断吸收新知识的欲望。

其次,青年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既能坚守自己的文化身份,又能接纳世界不同观点。 

王乙康引述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话说,“当你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要预见一些苍蝇也会飞进来”。他强调,今天窗户的默认状态是敞开的,要关也关不上。

王乙康举新加坡的饮食文化、东南亚的九皇爷诞,以及美国、新加坡和中国不同的万圣节庆祝方式为例,指出除了好的新鲜空气以及不好的苍蝇,其他进来的东西未必非黑即白。

他说:“外来的影响不断在形塑我们的身份认同,但这是一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影响。 像我们受西方文化影响一样,美国和欧洲也受到亚洲的文化影响。  ”

王乙康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抵御外来文化影响是不切实际的,海纳百川是今时今日非常重要的特性,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文化底蕴更深厚,更能够包容、吸收别的文化,让本土文化更丰富多元、蓬勃有趣。 ”

第三,每代人都要履行一代人的职责,因为每代人都会有自己的使命。

王乙康说,要履行一代人的责任,需要开放,务实,要愿意学习借鉴别人、取长补短,勇于试验新事物,然后观察、摸索,最后才能取得成果。

当前全球面临地缘政治紧张、通货膨胀、未来不确定性等因素,王乙康认为,这会削弱青年的斗志;但在迎接下一波历史新篇章之际,青年人绝对有充分的理由,振奋地期待未来。

新中论坛是《联合早报》自2017年起主办的高端论坛,旨在邀请新中两国政商学界人士对谈,就两国共同关心的领域和挑战拓宽新思路。今年的论坛结合《联合早报》百年报庆,是疫情后首次恢复线下举行,约300名新中两地的政商学界代表、媒体人和青年学生等出席论坛。

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在论坛开场致辞时指出,新加坡与中国的互信,可以体现在双方深入交流社会层面课题,例如青年人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新中两国今年3月把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李慧玲认为,既然是“全方位”,说明两国还能在社会课题等更多领域进行深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政府之间的互动,也有民间的往来,让两边的人民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这在我看来,也是《联合早报》可以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