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年会)将于3月4日在北京开幕。从3月3日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一座难求”的情况看,今年的两会已基本摆脱2020年以来冠病疫情的影响,恢复到疫情前的热闹景象。
3月4日开幕的是全国政协会议,中国高层将悉数出席会议。但政协会议只是两会的“开胃菜”,两会的“主菜”是3月5日开幕的全国人大会议,中国总理李强将在会上宣读他上任以来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接下来的一周左右,参加两会的2900多名人大代表和2100多名政协委员将围绕李强的报告展开审议和讨论。实际上,中国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是每年两会的“主旋律”。
去年两会已经完成了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换届。过去几个月来,去年两会选出的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双双被免职,全国人大也罢免了一批军方将领的人大代表资格,全国政协撤销几名军工企业负责人的政协委员资格。不过,原海军司令员董军已经接任国防部长,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重新接任了外长,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也不需要增选新的代表和委员递补被罢免人员的席位。因此,人事问题不是今年两会的看点。人事方面的悬念主要是王毅的外长职务会不会交给外界普遍看好的现任中联部部长刘建超,以及董军和如果当选外长的刘建超会不会晋升国务委员。
今年两会的看点主要来自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包括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中国军费的增长幅度,如何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如何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如何提振消费,如何发展人工智能、绿色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如何保障民生、稳定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或农民工就业,如何扩大开放、稳定外资等等。
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可能把今年经济增速定在5%左右,与去年持平。这一分析的依据主要来自不久前中国各省市两会释放的信息,大多数地区已将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在不低于5%。
中国去年经济增速达到5.2%,高于官方预定的目标。但西方舆论并不看好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路透社3月1日报道称,面对房地产危机、通货紧缩、地方债等问题,中国领导人需要做出重大政策决定,为经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但中国经济已陷入困境,因此全国人大的议程将集中在对经济的短期支持上。中国要实现5%的经济增速,将面临更大压力。
不过中国官方并不认为中国经济已陷入困境。官方的判断是,尽管中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但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3月1日,中国国务院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
有分析说,这是2009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新一届政府再次拿中央财政来刺激全国性消费,规模可能比以往历次都大,以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刺激消费有望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新华社3月3日报道称,如何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培育外贸新动能,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的保驾护航,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将积极建言献策。
面对严峻的外部压力,以及台海两岸、南中国海地区争端热点不断出现,有人预计今年中国军费增长可能将明显高于去年的7.2%。
2011年至2015年,中国军费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上。从2016年开始,中国军费增长下降到了10%以下,近几年则一直维持在7%左右。
尽管近些年中国军费增长速度低于前些年,但随着中国GDP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军民融合程度的持续加深,近些年解放军各军兵种的装备不断升级换代,联合作战能力大幅提升,军人待遇也比前些年明显提高。除非爆发战争,中国军费保持7%左右的年增长速度就足以保障和平条件下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因此,今年中国军费不大可能出现两位数的增长。
两会的另一大看点当然还有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当天的总理记者会。去年两会上,新任总理李强以其朴实的风格和接地气的语言受到舆论的好评。经过一年总理岗位的历练,预计李强回答问题的底气将比去年更足一些,应对记者的经验也更加丰富。尤其是他已将国务院定位为实施中共中央所规划蓝图的“施工队”,记者会应该也不会让舆论产生更多的政治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