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民营企业怨声载道的“远洋捕捞”,中国官方开年来接连出台两份文件,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和执法行为。但分析认为,若地方政府财政困境得不到改善,难以根除逐利性执法行为。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上周五(1月3日)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针对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以及任性检查、运动式检查、以各种名义变相检查等问题作出系统规定。

《意见》要求涉企行政检查做到“五个严禁”和“八个不得”。这包括严禁逐利检查,严禁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任性处罚企业,严禁下达检查指标,严禁变相检查,不得乱查封、乱扣押、乱冻结、动辄责令停产停业等。

《意见》也严禁不具备主体资格的组织实施行政检查,并要求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在6月底前建立本领域分级分类检查制度,在12月底前建立健全行政检查异地协助机制,明确相关规则。

此外,《意见》还要求对各类乱检查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及时责令改正;对行政执法主体负责人或相关责任人进行公开约谈;对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直接督办并通报曝光。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星期二(7日)印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中也明确,各地区不得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要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

《指引》还要求各地区不得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侵害经营主体权益,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经营主体财产。

通过趋利性异地执法抓捕民营企业家,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企业和个人财产的行为,俗称“远洋捕捞”。随着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剧,去年多地民企遭受外省执法部门“远洋捕捞”,还有企业反映被税务部门“倒查30年”补税。

原北京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副所长俞飞上周五发微博直斥,上述行为“从政治的角度讲是权力流氓,从法治的角度讲是枉法行政,从管理的角度讲是秋后算账,从历史的角度看是断送繁荣昌盛。”

中国总理李强上个月主持国务院专题学习时指出,今年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

中国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在星期二下午的政策吹风会上介绍,制定出台《意见》,是近期中国为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问题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胡卫列强调,下一步关键是抓落实、见成效,要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切实增强企业家的获得感和干事创业的信心”。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两份指导文件虽然措辞严厉,但没有明确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力度。在地方财政持续恶化的大背景下,缺乏惩处机制的规定恐怕难以见效。

沈萌指出,“远洋捕捞”盛行的根本原因,是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必须设法创收。中央的规范条例解决不了地方迫在眉睫的“饿肚子”问题,“在现实压力下,地方违规涉企检查可能还会出现,甚至比去年更多。只有减轻地方债务负担、改善财政状况,才能根治这个问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