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席卷全球 分析:能否巩固全球南方市场是发展关键

总部位于浙江杭州的人工智能(AI)平台深度求索(DeepSeek)崛起席卷全球,凸显中国大陆高科技政策正取得成效,但台湾学者分析,以DeepSeek为起点的中国AI应用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巩固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市场。

DeepSeek在农历年前发表AI模型DeepSeek-R1,其制造成本相对低,性能也逼近主流AI巨头,震撼硅谷科技业,也引发西方媒体反思“中国制造2025”等高科技政策正取得成效。

台湾大学出版中心上星期六(2月8日)在台北国际书展举办“ ‘镀金的鸟笼’是如何打造的??中国科技发展型体制的崛起与矛盾”座谈,邀请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吴介民、政治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郑力轩,解读中国大陆如何以1980年代的“鸟笼经济”政策为雏形,发展高科技政策。

中共元老陈云在1980年代提出“鸟笼经济”概念,旨在推动经济改革的同时维持国家的经济控制。而到了2008年左右,为了实施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中国开始推动“腾笼换鸟”,将低阶制造业迁走腾出土地,提供给高科技产业建厂。

吴介民研究大陆产业发展与台商群体达20余年,1990年代便赴陆进行田野调查。针对中国大陆的高科技产业布局历程,他说,当前中国的科技巨擘、平台经济就是当年“腾笼换鸟”后的新鸟,但大陆产业政策的根本还是“笼子”,也就是官方的规范。

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吴介民分析,特朗普政府将会加大北京在科技战的紧迫感,而以DeepSeek为起点的中国AI应用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巩固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市场。(缪宗翰摄)

他说,近20年来,随着大陆经济发展、演变,这个笼子慢慢放大,直到出现破洞,鸟要飞出去了,政府就开始收紧。 “如果你(企业)飞出去,威胁到政府的经济主权、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网络数据主权,他(政府)就会出重手”。

吴介民指出,这解释了大陆自2020年底开始整肃平台经济的主因。特别是2018年,特朗普政府开始掀起贸易战后,滴滴出行等互联网巨头还争相赴美上市,“中国政府当然非常担心他的数据主权、财务主权,会因而被美国掌握”。

至于面对特朗普2.0,中国尝试在AI取得进展,是否意味着可能掀起新一波“腾笼换鸟”,吴介民在回答《联合早报》提问时分析,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还在发展中,很难说具体会如何发展,但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确实会加速北京的紧迫感。

在中美两极化的科技战背景下,他认为,以DeepSeek为起点的中国AI应用发展,到底有没有出路,关键在这套模式能不能巩固在拉丁美洲、东南亚、非洲、中东跟南欧等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全球南方国家的市场 ,“如果可以,那么相信就能取得一定发展性;如果不行的话,那前途就不是那么乐观”。

台湾政治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郑力轩则提到,在产业政策相关进程上,当前的中国大陆正面临日本在1990年代遭遇的过剩产能、动员型金融体制重组、封闭自主技术规格的挑战等问题,如何以更强大的国家力量以及更庞大的市场规模应对,是重大挑战。(缪宗翰摄)

另一方面,长年研究日本产业与社会发展的台湾社会学者郑力轩则提到,尽管在政治经济体制、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状态存在根本差异,但在产业政策相关进程上,颇有“昨日日本、今日中国”之势,不仅希望在经济上提高附加价值,更希望改善产业权力结构中受制于人的位置。

郑力轩认为,大陆正面临日本在1990年代遭遇的过剩产能、动员型金融体制重组、封闭自主技术规格的挑战等问题,如何以更强大的国家力量以及更庞大的市场规模应对,是重大挑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