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沙特阿拉伯主导的乌克兰和平会议,8月5日在吉达落幕。会议的重要成果是原则上同意就基辅此前提出的10点和平计划展开进一步会谈,包括恢复乌克兰领土完整以及俄罗斯撤军。由于中国也参加会议,加上俄罗斯没有受邀,显示国际社会已经就处理战后事宜,达成基本共识,也反映俄国的外交孤立。中国决定与会表明,北京意识到莫斯科已经无法取胜,必须避免被俄国绑定而遭池鱼之殃,并且为自己在制定战后格局上争取发言权。
参加吉达和会的国家有40多个,除了西方的七国集团国家、欧盟国家,也包括同情俄罗斯的金砖国家如印度、南非和巴西等。中国派遣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与会,美国则派出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代理常务副国务卿纽兰。北约国家丹麦在6月24日举办了一场类似会议,但中国缺席。北京这次决定与会,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因为中国至今仍然拒绝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美国和乌克兰都形容中国与会“富有成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后发推文慰问中国华北水灾,是至今唯一就此公开表态的外国领袖。
会议同意采纳乌克兰的和平计划作为讨论底本,且俄罗斯没有受邀出席会议,显示国际社会对于战争走向以及善后问题默契加强。从去年2月俄国发动闪电战入侵乌克兰至今,莫斯科要迅速占领乌克兰并扶植傀儡政府的企图已经无望。西方团结一致,大举军援乌克兰并强化制裁俄罗斯,让乌军在今年夏季开始战略反攻,虽然进度不明显,但已逼迫俄军在占领地采取守势,并开始对俄境内目标发动零星袭击。中国决定参加吉达和会,表明各国都明白,须避免在这场关键冲突里站错边。
吉达和会因而有点类似二战时于1943年11月召开的开罗会议。当时美国、英国和中国领袖在开罗商讨战后格局,确定了日本须无条件投降,归还所有占领的中国土地。从俄乌战场的攻守易势,中国同意采纳乌克兰和平方案,俄罗斯被排除在外,显示莫斯科越来越成为标的物,不再能完全掌握自身命运。除了保障自己对战后事宜的发言权,中国与会的重要考虑还包括避免遭俄罗斯战略绑架,同时从维护联俄抗美的国策考虑,确保不会因为俄罗斯溃败而丢失抗衡西方的战略屏障。
因此,大陆政府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才会在吉达和会后的8月7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电话,强调中俄继续紧密战略协作,推进世界多极化(抗衡美国独霸),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俄罗斯外交部称,俄中外长之间的接触再次确认了两国在国际事务上立场一致,显示中国并没有抛弃俄罗斯。中俄海军近期不断在日本和台湾附近水域举行联合演习,上周更史无前例派遣11艘舰艇组成联合巡航编队,驶近美国的阿拉斯加海域,迫使美军出动四艘驱逐舰跟踪监视。
虽然更多出于自身外交利益考量,中国参与吉达和会,也有助于防止俄乌战争导致全球地缘政治过早出现两极化对抗。西方世界目前最大的顾虑,是中国放开对俄罗斯的军事援助,导致俄乌战争结束遥遥无期。中国则希望战争能减缓西方的战略压力,排除妨碍统一台湾的任何可能性。大陆政府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8月6日突然发文,重申“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艘中国海警船于8月5日使用水炮,在南中国海拦截一艘菲律宾补给船。俄乌战争的僵持,无疑为中国创造同西方博弈的空间。
由于缺乏空优,乌军的战略反攻短期内很难发生重大突破。吉达和会更多表明国际社会不再押注俄罗斯胜利,但这也不等于乌克兰会快速赢得战争。中国的态度无疑是影响局势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形势变化也意味着选边站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俄乌战争会如何牵动台海和南中国海局势,同样值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