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钧:奥本海默的适时提醒

电影《奥本海默》在这个时候上映,再次提醒人们核武器的强大毁灭性,以及此时此刻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

这部传记电影讲述“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研发原子弹的经过,深刻描绘了他对于研究成果可能触发核军备竞赛并引发核浩劫的反思。

在电影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美国军方迫不及待将“小男孩”和“胖子”装箱运走。没几天,美军就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造成广泛的破坏和数十万人死伤。

电影没有重现原爆的蘑菇云画面,但已经唤醒观影者对过去各种纪录片的原爆画面与核试验画面的记忆——耀眼的爆炸光芒,高耸入云的蘑菇云,大面积的废墟,爆炸中心附近的人们当场气化,伤者皮肤脱落,没受伤的人几天或几个月后死于辐射……

奥本海默担心的核军备竞赛早已持续几十年,也许值得庆幸的是,核武大国对于相互毁灭所形成的恐怖平衡,让世人得以享有持续几十年的和平。不过,在战事陷入胶着的俄乌战争,俄罗斯会不会对非核武国家乌克兰动用核武,没人敢打包票。

乌克兰6月展开大规模反攻行动后没多久,俄罗斯前总统、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7月30日警告,如果作为核武大国的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落败,俄罗斯将不得不使用核武器。

他在社交媒体贴文的原话是:“试想想,如果北约支持的……攻势取得成功,他们撕裂了我们的部分领土,那我们将被迫根据俄罗斯总统令的规定使用核武器。”

俄乌爆发全面战争的一周年前夕,梅德韦杰夫也撂下动用核武的狠话。他今年1月在Telegram发文讨论北约军援乌克兰时说:“核大国在常规战争中落败,可能引发核战争。核大国从未在决定命运的重大冲突中落败。”

俄罗斯已来到这场战争的输赢关键节点吗?也不是,但莫斯科须要不时提醒西方国家它使用核武的决心。

在俄罗斯吞并乌克兰约两成领土后,莫斯科显然已展现希望见好就收的姿态。虽然莫斯科没能实现最初发动战争的目标,但吞并乌克兰国土,不仅从乌克兰东北部到西南部形成地理围堵,还大面积封堵乌克兰面向黑海的出海口,这对莫斯科来说仍是一大胜利。

不过,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撂下狠话,不拿回国土绝不停火。西方国家对基辅的援助,以及西方领导人不断前往基辅作精神喊话,加上乌克兰国民仍斗志昂扬,让基辅有底气跟莫斯科周旋。

同样地,莫斯科显然也有继续与基辅耗下去的本钱。《经济学人》4月23日的一篇长文分析报道“俄罗斯经济经得起长期战争,但经不起更激烈的战争”得出结论,俄罗斯总统普京成功使经济免于战争和西方制裁的最坏影响,如今俄罗斯有能力在乌克兰打一场节奏较慢的消耗战。

从乌克兰的大规模反攻行动进展缓慢来看,俄罗斯确实要与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打一场消耗战,就看谁先退缩。

乌克兰反攻进展缓慢,显然有些沉不住气,所以近期直接把战事带到俄罗斯境内,一方面可以打击俄军后勤和俄罗斯人的士气,另一方面可以令战事升级,拖住西方国家对乌的支持。

然而,这场消耗战持续下去,对俄乌双方乃至于背后的大国都未必是好事。

欧美从来不是能坚持长久战的国家。欧洲国家享有二战结束以来的和平红利已久,早已表明不愿卷入俄乌战争。对欧洲国家来说,俄罗斯战败、普京倒台也未必是好事,因为这个庞大的邻国一旦崩溃,只会给欧洲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安全威胁。

美国总统拜登对长期支援乌克兰展现了强大的政治意愿,但也仅止于金钱和次优的武器。美国打的现代战争都没能长时间坚持,虽然阿富汗战争持续了20年,但美国撤离得灰头土脸,战后的阿富汗恢复塔利班统治的原样。拜登即将面对2024年总统选举,美国选举通常更重视内部问题,乌克兰不容易得到同等重视。

中国同样不希望俄乌战争持续下去。对北京来说,莫斯科若在长期消耗战中落败,或者国力严重损耗,无法成为对抗西方的重要盟友,是得不偿失的后果。中国经济复苏面临庞大压力,不容易长期支持俄罗斯。

国际社会已无意让战事持续下去,中美两个大国也不希望战争久拖不决,进一步拖慢不明确的经济复苏。这是沙特阿拉伯召开吉达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的目的,尽管会议未能达成实质成果,但可被视为国际社会致力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开端。由此可以预见,俄乌问题上谈判桌应指日可待,奥本海默担心的核浩劫这回应该可以避免。

(作者是《联合早报》国际新闻第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