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新组屋分类回归制度初衷

李显龙总理在上星期天的群众大会上做了几项重要宣布,包括为即将迈入老年的夹心阶段国民推出“共同前进配套”,缓解他们对来临的养老问题的焦虑;针对近期涉及政治人物的负面新闻,表达行动党政府竭力维护廉洁体制的决心;向外界传达他将继续疫情前就启动的交班程序。其中改变最大也最引起国人关注的,莫过于影响深远的组屋分类制度改革。

随着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复杂化与多元化,沿用31年的“成熟区”与“非成熟区”两种划分法,已经不足以代表组屋所处地段的属性,这些属性可能牵动对房价与租金的评估,重新分类有助于更精准定位市场,也有助于组屋售价的缓和。根据新的三大分类,标准地段、优选地段和黄金地段,各自代表全国不同区域地块的组屋,除了能让建屋局调控位置更佳的组屋价格,也能对所有购屋者更公平。

总理在演讲中几度强调了这项改革的精神,是必须满足三大目标:一、房价必须让所有收入群体都买得起;二、每一个市镇和区域都能保持良好的社群组合,不能出现阶层单一化的现象;三、取得组屋的制度必须对每个人都公平。

虽然这是31年来最大的改变,但是从新加坡公共房屋制度的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向前走得更远或者转向,而毋宁是向着组屋政策的初衷回归。

组屋是新加坡八成人口的家,组屋政策的好坏或倾向,长远来说会形塑新加坡社会的底色,并且表现为国民与整体社会的精神面貌。独立建国58年来,新加坡组屋政策几经改变,适应国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组屋区的规划以及组屋内部的设计,也不断根据居住者的需求、时代感的变化而更新、翻新。虽然属于大众化住宅,但新加坡组屋区对所有外国访客来说,都与他们各自国家的大众化社区有很大的不同,除了不显老旧,也有令人羡慕的必要设施。新加坡社会几十年来所展现的大体和谐、稳定有序以及越来越成熟的社会规范意识,包括国人能在危机与困难中发挥的互助精神,不能不说与组屋生活所形成的国民性格,有一定关系。

过去的政策改变,在横向上是回应社会与市场的变迁和不同需求,在纵向上始终贯彻的是公平与多元化精神。一些政策或许不能满足所有族群的期望,但却是贯彻上述精神所必需的。

新的分类制度所体现的,同样是公平精神与尊重多元的延伸。官方相信,新的分类有助于消除为人所诟病的、抽中精华地段就“中头奖”那种博彩效应,以及有效降低预购组屋售价,所针对的是近年来引起诸多抱怨的售价节节攀升等问题。新的分类同时也能为组屋区保持多元化,避免高房价造成买得起的较高收入家庭聚居的现象,不利于社会融合。

新分类从明年下半年开始实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是否一如官方预期达到目标,市场人士目前有不同看法,一些认为能有效发挥调节高房价的作用,一些则认为可能形成不同的反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改变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几个善治精神:一、无论什么政策,都能因时制宜、因需制宜,做出改变,避免因跟不上时代而累积社会负面情绪,最终付出政策代价;二、不直接干预市场。组屋是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国家大政,然而组屋一旦进入市场,房价就是市场问题,政府不因为要回应民意强行压制房价,而是透过政策工具,诱导市场转向有利于全民的方向,同时确保“居者有其屋”的组屋政策初衷,不脱离轨道;三、善用土地与发挥规划能力,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而不是靠短视的做法,回应大众。唯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个全民共享的小红点,能真正永续经营,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