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联合报》
作者:阙志克
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前后担任了三次总理,在位时间长达16年。自第二次担任总理起,内坦亚胡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就采取“远交近磨”两手策略:一方面尽量拖延或减少退还约旦河西岸土地给巴勒斯坦,另一方面加速与其他什叶派阿拉伯国家,如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建立友好关系,以削弱他们支持巴勒斯坦的强度。2020年签下的《亚伯拉罕协议》,有了首次突破,让以色列与阿联酋和巴林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因为丰富油藏累积的经济实力,沙特阿拉伯逐渐取代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共主。由于与以色列都视伊朗与逊尼派穆斯林国家为主要威胁,近一年在美国斡旋下,两国紧锣密鼓进行正常化外交关系协商,议题之一就是以色列如何就约旦河西岸领土,给巴勒斯坦一个清楚的交代。巴勒斯坦并没有受邀参加协商,眼看着以沙谈判渐入佳境,哈马斯不甘沦为大国密室交易的沉默筹码,遂决定放手一搏,犯下了这次造成以色列1400多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的滔天罪行!
虽然国难当前,不是究责最佳时机,但以色列国内舆论大都将哈马斯恐攻的责任矛头指向内坦亚胡。原因有二:第一,年初以来,内坦亚胡进行“最高法院改革”,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减少最高法院的干预,加快垦殖者占领约旦河西岸土地的脚步,这样的大动作自然也都看在哈马斯眼里。第二,这个所谓改革充满独裁倾向,造成大规模的街头抗议、新创公司出走,甚至有上千名以色列空军人员连署要求停止改革案,否则将拒绝服役。这些社会动荡及军心浮动,和以色列举世闻名的军事情报网竟然没能侦测到此次哈马斯巨型恐攻行动,可能有不小的关系。
一般认为,内坦亚胡不太可能在这次事件平息后在政治上幸存,但他仍需审慎因应此次袭击,极大化国家长远利益。摆在他眼前有三个选择:最上策是强化封锁但不入侵加沙;全力加速与沙特阿拉伯建立正常化关系的协商,将哈马斯恐攻的血债转化为谈判筹码,尽快达成最有利以色列的建交协议,从而造成对哈马斯最大的伤害。
中策是以大部分加沙居民乃受制于哈马斯、亟待拯救的老百姓为前提,进攻加沙以彻底铲除哈马斯军政势力。以先封锁,接着驱离平民,再用军事力量净空的系统化方式,一区一区拔除哈马斯党羽;过程中耐心地维护加沙平民的身家性命财产,从而得以维持国际对以色列的同情与支持。这个策略需时较长,但较符合人权,也对以色列长远安全较为有利。
下策则是假设大部分加沙居民都是哈马斯同谋,以血债血还的心态入侵加沙。将加沙老百姓视为哈马斯战士,作无差别攻击。结果是,哈马斯必将杀害人质以为报复,引起以色列内部分裂;一段时间后,无辜加沙居民的受害惨状将广传于世界各国媒体,国际对以色列的同情也将渐次递减耗尽。最后,即便以色列成功将哈马斯赶出加沙,过程中埋下的深仇大恨,数十年后终将孕育出另一个哈马斯。
此次哈马斯的突袭对以色列的冲击,较之九一一恐攻对美国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美国睚眦必报回应九一一的方式,20年后来看也造成美国国力大伤。将近5000个以色列人死伤的牺牲,究竟只能一时报仇雪恨,还是应化作春泥更护花,变成增进国家长远利益的引子?兼具特种部队历练与麻省理工学院MBA教育的内坦亚胡,老骥伏枥的最后一击,会作出什么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