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加薪也须提高劳动生产力

为协助雇员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全国工资理事会星期二(10月31日)建议雇主为员工提供一笔一次过的特别补助,让中低收入者获得较高额补助,并为低收入者加薪5.5%至7.5%,或至少85元至105元,视何者为高。这是工资会连续第二年提出慷慨的加薪建议,也是它继2011年后再一次建议派发特别补助。在2008年和2011年,当新加坡面对通胀压力时,工资会也曾有过相似建议。

加薪除了须要考虑通胀、地缘政治局势、宏观经济条件等因素之外,也要考虑到劳动生产力。本地劳动队伍的生产力在2016年至2022年平均每年增长2.7%,但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却下跌5.7%,工资会在生产力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建议加薪,不太符合工资增长与生产力增长应该相匹配的经济原则,似乎更多着眼于社会公平原则。

若只从经济利益考量,人们的工资在短期内将无法跟上生活费上涨。过去10年里,雇员薪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下跌趋势。在2013年时,雇员薪酬占国内生产总值42.6%,冠病疫情暴发之前的2019年下跌到40%。到了2022年,雇员薪酬占比进一步下跌到36.6%。虽然经济果实越来越壮硕,雇员却没有分到更多好处。

面对不断上涨的生活费,以及利率居高不下对贷款负担造成的冲击,工资会公布的最新工资指导原则,可在一定程度纾缓低收入者在生活上所面对的压力,但考虑到2023年整体通胀率预计为5%,明年估计介于3%至4%,工资会的建议只是让低收入员工的实际收入跟上整体通胀率,实际加薪微不足道。长远来说,我们还须要为他们做得更多。

万物高涨,受影响的不只是雇员,也包括雇主。在帮助低收入员工缓解通胀压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雇主的承担能力。商家除了得应对材料价格攀升,也要应付不断增加的租金、水电费等营业成本。新加坡单位劳工成本在今年第一季上升10.1%之后,第二季继续增加10.2%。工资持续增长而生产力没有相应提高,推高了每单位产出的劳动力成本,进而削弱新加坡的竞争力,因此是不可持续的。劳动生产力下降、财务压力、行业前景疲软等综合因素,会让一些企业觉得工资会的特别补助和加薪建议是沉重的负担,以致可能不得不裁掉一些员工。这不是任何人想看到的结局。

不同行业的生产力差异巨大,一些行业面对的问题更严重,例如制造业、建筑业和金融业。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企业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持续创新和提高效率,采取措施提高生产力才可保住存活机会。雇主和雇员都应致力于转型和培训的努力。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前景,这些措施显得更加紧迫,雇主和雇员都要保持灵活的应变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掌握机遇。长远来说,只有让实际工资和生产力的增长能彼此相称,新加坡才能维持在全球的竞争力,并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条件。

工资会的建议通常是新加坡人对年度工资增长预期的风向标,雇主和工会用它作为工资谈判的框架,一些非工会公司也会作为参考。不论高薪员工或低薪员工,在要求加薪时都须要符合现实,万一公司承受不了成本压力,结果会是两败俱伤。此外,如果整体工资增长太快,还会带动物价进一步上升,而这又会让人们要求更高的加薪,造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