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0月7日以哈冲突以来,东南亚地区回教徒的情绪颇受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引发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回教徒,对于和以色列关系密切的国际品牌的抵制。面对抵制浪潮,被点名的品牌也苦于面对民众的愤怒。
不久前结束的开斋节,原本是回教徒大消费庆祝的时节,但许多公司营收业绩确实不如以往。以麦当劳国际业务部门第四季度的报告为例,销售明显疲软。报告指出,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权增长仅为0.7%,远低于前一年同期的16.5%的增长。分析人士指这波抵制浪潮,确实冲击到公司业绩。
虽然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回教徒抗议的原因和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国政府在对待抵制运动时的立场和策略却存在不同。
抵制策略并非一朝一夕
巴勒斯坦人在2005年针对以色列相关产品,发起抵制、撤资、制裁运动(Boycott, Divestment and Sanctions Movement,简称BDS运动)。相关机构也有派驻人员在马印两地,以作宣传。以巴关系的紧张并非去年开始,抵制运动的倡议也存在了近20年,为什么这波运动在去年达到顶峰,成为国际关注焦点?
部分人士分析,这是因为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如TikTok和Instagram,在这些平台上能见到更多巴勒斯坦或加沙人民,受到以色列炮火攻击的短视频。这让东南亚的回教徒在视觉上更受刺激,要为巴勒斯坦民众做出贡献。
抵制、撤资、制裁运动策略看起来很宏观,但马印两国民众能做的并不多。毕竟两国都没有和以色列建交,也没有贸易关系,政府要行使撤资和制裁策略,本就不太有效果。像马国首相安华去年宣布,所有以色列拥有、悬挂以色列旗帜的船只,都禁止使用马来西亚的港口。这种政策能造成的打击有限,因为商船可以停靠新加坡或泰国的海港。
唯独抵制策略是比较可行的。如果某些商品是民众原本在购买或支持的,公司一时之间失去大量客户,减损的收益就会见到效果。其实,马印两国民众也知道运作的原理,许多受访者表示,虽然不能上战场协助巴勒斯坦居民,但可以借由惩罚相关企业,施压他们不再赞助以色列,希望能使以色列政府在间接受压下会考量停战。
官方推波助澜
这样的想法不是天方夜谭。两国的知识分子把这种策略,拿来与种族隔离主义时期的南非做对比,一些知识分子认为,如果全球的经济抵制运动能造成种族隔离落幕,自然也可能促成以色列停战。
印尼回教学者理事会(MUI)在去年11月8日,发布今年第83号教令(Fatwa),呼吁民众切勿购买支持以色列暴行的厂商之商品。马来西亚回教发展局(Jakim)也做出抵制的呼应。差别是,后者的教令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信众造成的心理影响更大。
这也是观察者注意到的现象,马国的杯葛运动比起印尼的更激进和普及。其中一个解释是,官方不断推波助澜,使得民众也更愿意参与这个行动。
两国政府态度确实有显著差异。在以哈冲突和中东战事危机中,马方都是由安华出面,印尼则是其他内阁部长发言。除了前述以色列船只禁止进入马国由安华宣布,首相本人也参与声援加沙难民的集会运动,多次对欧美国家领袖抗议他们漠视巴勒斯坦人民的痛苦。
另一边厢,印尼总统佐科鲜少对这些议题表达立场,都是由内阁部长代表参与声援活动。他的部长也对BDS可以发挥的效果表示质疑,毕竟印尼确实与以色列没有贸易往来,能否真的伤及以色列经济很难说。
在最近伊朗报复以色列的行动中,也可以看出两国政府反应的差异。安华公开宣称伊朗的军事攻击是合法的,但佐科除了召开经济特别会议,内阁部长只分析这场战事对印尼经济、通胀和物价造成的影响,并没有特别在以伊议题上站队。
查阅印尼多家媒体的社论,确实有评论人认为本国政府的态度过于模糊,应当积极发表意见,让民众有更大的动力去把BDS运动进行到底。政府背书与民众行动力的关系可见一斑。
延伸更多问题的抵制运动
虽说民间发起的运动造成一定影响力,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资讯渠道,确认哪些商家真的赞助以色列军队,或与以色列高层有深切利益关系,因此很多时候都是由第三方提供的抵制名单为主。像有网站引述印尼MUI的消息,指因美国的Airbnb、Expedia以及荷兰的Booking.com等房屋租借网站,同以色列高层关系匪浅,但MUI很快驳斥这个消息,指该组织只呼吁民众自发参与抵制,从来不会提供被抵制产品的清单。
印尼的抵制运动还是围绕在以哈冲突的讨论,马来西亚的发展则出现有趣的变化,已经发展到任何有违回教教义的产品,都会被视为抵制对象。像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KK mart袜子事件,就因“以物配主”的争议被抵制。以物配主(shirk)的教义,是禁止描绘出真主形象与偶像崇拜性质的事物。
过去,马来西亚遇到这种宗教敏感议题,信徒或政治人物只会报警逮捕涉案人,由检察官提告。但这几个月来,抵制运动可见的动能和效益,使得这一举措成为制度依赖的一环。我们可以想见,未来遇到同样议题,任何一方都可能使用抵制手段来号召群众,潘朵拉的盒子就此打开。相较于马来西亚,印尼有更多人讨论抵制运动的具体成效,毕竟许多国际品牌在个别国家其实是由当地人投资为主,号召抵制,只是伤害到印尼商人和劳动者的利益而已。
作者是台湾大学政治研究生,马来西亚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