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祥:打造少数群体团结建国的耕地

通过回教领导人在ICCOS分享身为少数族群的经历,我意识到,少数族群能够各自组织起来,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展现人性光辉的一面。这股愿意积极跨族群、跨宗教的付出精神,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过去几年一些地区的战乱,动摇21世纪全球化带给大家的安全感。虽然新加坡有幸未受战火波及,但战乱对世界贸易的影响,难免带来经济压力。新加坡回教社群更须面对极端主义的挑战。所幸,新加坡的开国先驱奠定种族和谐的稳固基础,不仅成功团结少数族群,也建立可以有效为国家贡献的“成功社群”。

独立至今,华族占多数,马来、印度、欧亚裔等族群占少数。从民主制度来看,华族因占多数而掌权,确实是有可能发生的。然而,建国先贤并没有把种族与政治挂钩。相反地,他们坚决不允许种族政治分化族群,所以在制定政策时,提倡“新加坡人”理念并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人民,不论肤色或宗教,以公平为原则,给予同等待遇。

在住房方面,种族融合政策确保左邻右舍不同族群间有机会建立互助融洽的邻里。在教育方面,邻里学校成为多元社会大熔炉,孩子、教师乃至于父母之间,自然有很多机会交流,认识彼此的风俗文化。在这片岛国上,华族放下身为多数族群所带来的优势,配合国家政策开始学习英语,和友族交流。虽然建国初期,部分华人对这样重大的措施感到不满,但如今事实证明,新加坡已经成功化险为夷,把多元种族从社会分岐的起因,转变为团结的象征。

我有一段亲身经历想与大家分享。此前,我非常荣幸接受主管回教事务的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卫生部第二部长马善高的邀请,出席第二届成功社群国际会议(ICCOS)。这项富有启发性的会议,聚集600多位学者、宗教师、政治家、社区领袖等来自世界各地回教徒属于少数族群的国家,一同探讨回教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课题和挑战。

会议中,许多国内外非常成功的回教国家领导人与社区领袖,分享他们服务各自社区的宝贵经验。他们从少数族群的视角出发,谈及自己如何将回教信仰的教导,与身边世俗社会的期望相结合,在各自职场与社区服务中取得卓越成就。论坛内容时常聚焦于回教徒在非回教社会中,如何在世俗生活中实践回教散播福祉的教义,广泛造福社会。

通过这场会议,身为非回教徒的我深刻意识到,回教社群在新加坡社会中,往往须要在很多不同场合与非回教习俗磨合。在社交过程与遵从教义之间,很多时候难免面临两难的困境——何时该要求对方谅解,何时适度放宽教义以满足世俗所需。

因此,回教徒领导人常常须要在教义中寻找不同解读,才能在不失虔诚的前提下,更有效地为广大的非回教徒社群贡献力量。这也是ICCOS探讨的一大核心。通过回教领导人在ICCOS分享身为少数族群的经历,我意识到,少数族群能够各自组织起来,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展现人性光辉的一面——尤其可嘉的是,少数族群贡献利益的对象包括多数族群。这股愿意积极跨族群、跨宗教的付出精神,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设立回教学院降低极端主义影响

除了ICCOS之外,新加坡回教理事会也设立成功回教社群研究计划(RPCS),提供平台让宗教师、领导人、学者联合建立一套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回教知识体系。

今年,黄循财总理宣布成立新加坡回教学院,以结合宗教学与社会学的方式,培养对多元文化社会有深度理解的回教宗教师,降低排外主义对本国与本区域的影响。政府今天得以有效积极实施新制度,通过教育遏制中东地区极端主义的散播,有赖于建国先贤的远见。他们当时踏出正确的一大步,建立和谐的多元社会,让今天的新加坡能提供一个安全的平台,用以开发这类课程并研究宗教文明知识。通过这样的努力,间接削弱极端主义的外来影响,同时积极推广“成功社群”理念,以身作则,启发全球各地少数社群,通过建设性的方式,把各自也打造成能够造福国家的“成功社群”。

在这多元身份被广泛认可的社会架构下,我们已经快走过60年。如今新加坡不同的种族能够不分你我,不论多数少数,共同参与同个社区,服务同个社群。新加坡能打造一个多元种族能一起付出的耕地,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前人种下的树。我们身为后人不应只顾乘凉,而应秉持饮水思源的心态,反思历史,珍惜并维系前人留给我们的祥和社会,借此从这场国际认知战中脱颖而出,通过打造开明的多元社会,为其他社群树立榜样。

正如黄循财总理指出:“成功的定义有很多,全都值得庆贺。”希望笔者的观察,能勉励读者与各自的友族朋友,增强我们多元种族社会的优势,互相勉励,参与其中,并一起为新加坡如今的成就感到自豪。

作者是人民行动党政策组第10届理事会主席,以公众身份受邀参加ICCOS会议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