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看大势:各国争抢电池原料点燃贸易战火

今年全球预计将售出大约1400万辆电动车,电动车的市场份额已达20%。有研究预测,2030年以前,电动车占全球汽车销售将超过三分之二,刺激全球电池需求不断增长。然而,电池价格昂贵,是目前消费者却步的主因。国际能源署估计,电池占一辆电动车售价的30%至40%。让电池价格稳步下降,将有助推动电动车的普及。为确保制造电池的原料供应无虞,各家厂商在世界各地插旗。中国目前领先赛局,世界其他地方正在努力追赶。

在印度尼西亚拥有镍矿的矿主陈先生这一年来高度关注特斯拉总裁马斯克的动向,因为他那已停摆将近10年的矿场能否重新启动,跟这位电动车巨头息息相关。

上个月,印尼总统佐科接受彭博社访问时透露,印尼政府仍持续和马斯克商讨,在当地投资生产锂电池材料。

这项投资商谈多时,却迟迟未落实,印尼海洋事务与投资统筹部长卢胡特(Luhut Panjaitan)指出,是因为马斯克对全球经济前景和电动车供过于求感到担忧。

不过,矿主陈先生仍抱希望。他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还有很多中国厂商正在虎视眈眈,只要电动车需求进一步增加,我们就能重启开采活动。”

国际能源署(IEA)一份报告指出,印尼的镍产量约占全球的40%,但目前很少用在电动车电池,因为当地生产的是红土镍,还须要额外高能耗加工才能用来制造锂电池。

陈先生拥有开采权的镍矿位于苏拉威西省东部,印尼政府于2000年开放私人企业进入这个行业,他争取到一张开采执照。

陈先生指出,印尼政府在2009年出台新法令,禁止原矿出口,必须在当地加工后才能出口。

碍于早期基础建设,例如电力供应不足,加上技术落后,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有能力从事加工的厂商不多,陈先生的矿场于2014年停止了开采活动。

2014年至今,市场已发生很大变化。陈先生说:“早期我们开采的镍矿都是用在不锈钢的,后来电动车的发展,让大家看到电池的商机。听说马斯克要来印尼投资,一些沉寂已久的矿主纷纷活跃起来。”

镍、锂和钴是锂电池的三种主要金属材料,主要产地分布世界各地,很多在新兴市场和先驱市场。

原料供应少电池价格涨 影响电动车普及化

信息服务公司Fitch Solutions旗下研究机构BMI分析师秋艾(Koketso Tsoai)受访时说:“如果电池原料供应突然减少,价格将大幅上涨,进而影响电池价格和电动车的普及化。”

去年镍价飙涨引发轧空事件

譬如,去年3月,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战争就冲击了电池供应链,造成镍价飙涨。镍期货交易价更一度因出现轧空(short squeeze),猛涨250%突破每公吨10万美元(约14万新元),迫使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暂停镍期货交易。

在那之前,全球最大镍生产商、近年也积极布局电动车电池产品的中国青山控股,建立了大量空头头寸,押注镍价下跌。这引起一些国际投资机构关注,它们趁俄乌局势紧张,以及镍金属的低库存、高价格波动,趁机将镍期货价格炒高。

青山被迫向经纪商和LME追缴的保证金也水涨船高,引发轧空。青山的同行把事件形容为:“我们就好像一个小动物在旁边看着一个大象被嗜血者撕咬。”

由于电动车销售增长放缓,镍价目前已回落到1万7000美元左右。

锂供应短缺影响日本制药和陶瓷业

相较于镍,锂更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料。锂的价格今年来下跌70%,但近年各国抢占电动车商机而争相开采锂矿,已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应用。

据报道,日本药厂田边三菱制药(Mitsubishi Tanabe Pharma)考量到锂在未来可能供应短缺、价格上涨,计划2025年3月起,停止生产用来治疗躁郁症的碳酸锂片(lithium carbonate tablet)。

日本砂锅业者也因原料短缺而大吐苦水。近期,三重县知事接到业者陈情书,指透锂长石(Petalite)主要产地津巴布韦的比基塔(Bikita)矿山,去年被中国中矿资源集团收购后,转向锂电池业者供货,不再接受日本陶瓷商的订单。

透锂长石添加到陶瓷原料中,会让器皿更耐热。三重县四日市制造名为“万古烧”的高耐热砂锅,目前占日本市场80%。

中国主导全球锂电池供应链 掌握过半电池专利

中矿资源收购比基塔矿山,只是众多项目之一。有报道指出,过去两年,中国公司已斥资超过10亿美元在津巴布韦收购和开发锂项目。

电动车销售增长减速,造成原料价格下跌,不过澳新银行(ANZ)大宗商品策略师海尼斯(Daniel Hynes)和库马里(Soni Kumari)依然看好镍、锂和钴的长期前景。“未来五年,供应量仍须要增加1.5倍至3.5倍,这些目标并不容易实现。”

全球电池联盟(Global Battery Alliance,简称GBA)估计,从矿物开采、提炼、电池组装到回收利用,锂电池产业链的营收,从2022年到2030年,每年将增长超过30%,价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市场规模将扩大至4.7太瓦时(terawatt-hours,简称TWh)。

纵观整个产业链,秋艾指出,中国大陆领先全球,主导了电动车生产、电池制造和原料提炼,占据电动车供应链的大部分。“中国企业还从许多蕴藏丰富关键矿产的国家获得原料,例如刚果(Congo)的钴、印尼的镍和阿根廷的锂。”

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的生产和出口也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占全球总供应量超过65%。

中国将对石墨实施出口管制 反制欧盟美国

从下个月起,中国将对石墨实施出口管制。分析认为,这是反制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的欧盟,以及扩大晶片禁令的美国。

秋艾指出,中国还主导了电池技术,目前拥有超过一半的电池专利。

宁德时代(CATL)是秋艾认为最值得关注的电池制造商,它与多家汽车制造商签订了长期供应协议,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

“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超越日本松下(Panasonic),是因为获得了大量的原料,并凭借优厚的激励措施和有利的监管环境,建立了庞大的电池产能。”

有报道估计,与美国和欧洲的同类产品相比,中国电池的成本优势达到30%。

GBA估算,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至少须要再建120座到150座电池厂,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到了2025年和2030年,中国将占全球锂电池供应链营收45%和40%。最近的监管变化以及供应链在地化的整体趋势则将推动欧盟和美国的占比快速扩大。

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 各国竞相发展在地供应链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指出,美国去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简称IRA),正突显了电池行业的一个全球趋势,各国竞相建立更在地化的垂直整合供应链。

美国这项涉及5000亿美元支出的法案,为购买在美国、加拿大或墨西哥制造的新型电动车,提供最多7500美元的奖励。可是,该优惠政策附带了严格的要求。

要获得一半的奖励金额,电动车必须采用在北美组装的电池组。要获得另一半奖励,电池中使用的一部分关键矿物,必须来自与美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

根据细则,2024年起,含有外国关注实体(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制造的任何电池组的新能源车辆将无法获得补贴。2025年起,含有外国关注实体开采、加工或回收的关键矿物的新能源车辆将无法获得补贴。外国关注实体主要指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等政府拥有、控制或受相关国家司法管辖的实体。

法案通过后,自2022年8月以来,已有72个新项目和600亿美元的新投资宣布,这些投资很大一部分来自在美国的公司。

欧洲方面,一些著名的欧洲车厂也宣布了在当地生产电池材料的投资计划。例如德国的福士伟根(Volkswagen)和比利时金属集团Umicore斥资29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Ionway,计划在2030年之前,每年生产160千兆瓦时电池材料,足够220万辆电动车使用。

尽管欧美的这些努力仍待开花结果,但已凸显了它们正努力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在这场全球赛局中,受限于国土和市场规模,秋艾认为,新加坡可以发挥的作用有限。

“不过,我们认为亚细安的潜力是巨大的,不同成员国各有不同的角色。我们预计泰国仍将是区域内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基地,而印尼将为电池材料供应和电池生产扮演一定的角色,马来西亚在半导体组装发挥重要作用。”

从“黑金”提取矿物是新加坡潜在机遇

新加坡的角色虽然有限,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詹兴扬却认为,大家不应忽视我国拥有的一些优势。

詹兴扬受访时说:“特别是原料的部分,新加坡没有矿产,但我们有强大的化工业,是石油焦(petroleum coke)的主要出口国,世界排名第三。石油焦可以用来制造电池负极材料如石墨。”

从回收电池中提取原料,是另一个潜在的机遇。詹兴扬指出,电池使用寿命结束,可以回收、拆卸和粉碎,接着处理成黑色粉末。这些俗称“黑金”的黑色粉末,含有大量的锂、锰、钴和镍金属,可重新用在电池生产。

同时是新加坡电池科研企业联合平台(Singapore Battery Consortium)技术总监的詹兴扬说:“在亚细安,新加坡是电池回收的先行者,我们是唯一一个正在从这些黑色粉末提取矿物的国家。”

本地电池回收和处理公司Se-cure Waste Management(简称SWM)正是一家这样的公司。

SWM公司总经理吴耀坤受访时说,六七年前,他已经发现很多回收电池经过新加坡转运到其他地方。“我们可以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在这里提取回收电池的矿物,卖给需要的国家。”

本地电动车的渗透率仍不高,SWM从美国、欧洲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等地,回收电动车电池。吴耀坤不愿透露具体地点,但SWM已积极在邻国、北美和欧洲建厂扩产,提高处理回收电池的产能。

除了SMW,新中能源(Durapower)、TES和起步公司NEU Battery Materials,都是本地一些积极投入开发锂电池回收技术的公司。

在现阶段,中国主导全球电池供应链,世界其他地方正在努力追赶,这场赛局最终会否翻盘或打成平手,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