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稿:台湾大缺工之问:要开放外劳还是善用中老龄员工?

疫情过后,台湾旅宿餐饮业迎来报复消费潮,但旅宿业劳工缺口约有8000人,官方考虑向3000名外劳(台湾称移工)开放门户解燃眉之急。劳工团体和学者却持反对意见,呼吁政府和资方应正视台湾少子化的现实,且台湾将在2025年迈入超高龄社会,资方更应提升劳工薪资,改善劳动条件,为中高龄人口及妇女营造友善职场,创造多元共容的社会。

全家便利超商人力资源部长宋启辰在104论坛说明该公司如何协助中高龄员工工作,右下角图片为超商贴心设计的放大片、物流篮推车等(庄慧良摄)

疫情过后,台湾喜迎报复消费潮,但一些知名饭店、餐厅因缺工被迫缩减业务,消费者抱怨订位难上加难,旅宿业者调涨房价,为劳工加薪,仍无法负荷。

“现在的问题是订单接到满,但没有人做。”晶华酒店董事长潘思亮6月在股东会上一语道破旅宿业缺工现象。他说,集团下的太鲁阁晶英酒店客源只接到七成,堪称台湾最难订的酒店,“因为我们没有人可以服务、可以打扫客房”。

台湾交通部及劳动部实施雇用新进房务和清洁人员薪资补贴等方案,但媒合成效不彰。交通部观光署统计,目前旅宿业劳工缺口有8000人,其中房务及清洁约为5500人,其余为外场及柜台人员,该署10月底已向劳动部提出旅宿业开放外籍移工(即外劳)评估报告,建议让3000名移工赴台。

全台产业总工会对此强烈反对,斥责该举是饮鸩止渴。全产总说,台湾服务业待遇差、休假少,资方应提升劳工薪资,改善劳动条件,并将职务设计得更有弹性,为中高龄及妇女营造友善职场,引进移工只会扼杀劳工争取调薪与改善工作条件的机会,成为台湾低薪的帮凶。

劳动部长许铭春重申,政府以台湾劳工就业为优先,劳动部检视观光署报告,也会进行性别及族群等影响评估,最快12月再讨论。

文化大学劳动暨人力资源学系教授李健鸿向《联合早报》表示,台湾旅宿餐饮业等内需服务业本来就低薪,流动性高,疫情期间业者毫不留情砍人,加速恶化这种不良结构。

他说,去年10月疫情改善后,一些连锁餐饮店以加底薪10%到15%及分红入股等方式加速引进人才,并设法留住人才,连最缺工的营建业(建筑业)也大幅调薪抢人,旅宿业者犹抱残守旧,只想用最便宜的移工解决问题。

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约也向本报强调,企业要求开放移工的声音从未停过,如果旅宿业可以,其他行业也会跟进要求,“若从开放房务蔓延至其他工作,那么开放移工就如水银泻地,一发不可收拾”。

根据内政部统计,台湾2022年新生儿人数仅13万8986人,创下新低,台湾少子化早已是“国安问题”。台湾官方数据也显示,2022年18至21岁大学生已跌破百万人,推估2028年只有77万7000名大学生,未来恐怕没有足够新血投入产业界,缺工将是台湾长期趋势。

另一方面,台湾将在2025年迈入超高龄社会,意味着每五人当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长者。官方数据也显示,15岁到64岁青壮年人口在2012年达到74.22%的最高峰,然后一路下滑;2016年出生率与死亡率出现交叉,正式进入“生不如死”的年代。(见图表一)

104中高龄人力银行总经理吴丽雪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表示,从上述数字便知,“10年前已埋下缺工的种子,10年后仍未正视这个问题”。

根据104中高龄就业趋势报告,2023年45到64岁的中高龄人口数是近713万人,2030年上升到近722万人;25到44岁的青壮年则从674万逐年下降到582万人。 (见图表一)

吴丽雪说:“没有便宜的人力了,只有更贵的人力招募成本,以前是人求事,2012年后是事求人了,世代在改变,企业不能再用过去人口红利的习惯来做组织管理,应该醒了!”

104中高龄就业趋势报告显示,企业欢迎中高龄工作机会的比率从2020年的11.4%略为上升至2023年的18.5%,其中招募需求量最大的住宿餐饮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在“中高龄招聘友善率”却排名第四与第十,显示招聘友善率尚待加强;55岁以上的中高龄求职者更重视职场氛围,期待被尊重与以同理心对待。

吴丽雪表示,企业对年长员工有刻板印象,他们认为中高龄人士倚老卖老,体力不好,学习不好,跟不上数位科技,所以104中高龄人力银行帮忙筛选出一些体力不错、学习力佳、有创新能力者,既解决企业缺工问题,也协助中高龄者重返职场。

对于台湾政府考虑再引进移工,吴丽雪认为:“ 移工有跨国文化的问题,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如果企业连雇用台湾的中高龄者都不能克服(心理障碍),你相信他们能做到移工的多元共容?”

根据内政部移民署统计,截至8月底,台湾有74万名移工,而失联移工在近10年从三四万增至八万人。

成之约提醒说:“要不要同工同酬是台湾移工政策最后一块拼图,现在关键问题是缺工,移工已从买方市场变卖方市场,出现跨国移动现象,语言能力好的会转到日韩去,且移工内有网络群组互通讯息,外有非法中介引诱,企业不可能老想用廉价劳工,政府想用移工解决劳动力短缺也是错误的思维。”

高龄优退

在内需服务业传出大缺工之际,台塑集团旗下的南亚塑胶工业正推动资深员工优退方案。南亚董事长吴嘉昭证实,景气不佳,且受中美科技战影响,公司业绩小亏,鼓励优退,希望健全公司营运体质,而非强制措施。但该公司员工担心接下来是否会进行裁员。

去年10月疫情缓和后,过去三年业绩出色的出口导向科技业和传统制造业订单反而进入下滑的周期循环,陆续传出主管减薪和优退消息。

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约向《联合早报》指出,台湾企业对年龄大的人有刻板印象,觉得很难互动,当经济不好时,首先对50岁到60岁的员工采取优退。

他说:“除了年纪大外,有评估过对公司营运发展是正向的吗?这是很吊诡的现象,明明没有多少年轻人可用,且年轻员工未必好用,却先让有经验、资历丰富的同仁提早离开。”

台湾的劳动参与率在55岁以前和其他国家相去不远,55到59岁就急速下滑。根据官方统计,2021年日本65岁以上高龄人口的劳参率为25.6%,韩国为36.3%,台湾仅为9.2%。

成之约认为,台湾政府和企业长期以来未对超高龄社会即将来临作好准备,官方未提前倡议宣导,只透过就业促进专法和短期补贴等做法,就要企业欢迎中高龄就业,不会有显著效果。

从劳动力市场的年龄与性别进一步分析台湾55到59岁劳参率急速下滑的原因,成之约说,台湾15到24岁的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比例差不多,但25到44岁的男性劳动者比女性高出10多个百分点,45到64岁的男性劳动者比女性又高出20多个百分点,显示女性在婚后为了照顾家庭与长者多退出劳动市场。

成之约指出,新加坡和欧美的女性多工作到60岁,日本和韩国35到45岁的女性多会重回劳动力市场,但台湾女性回职场比率低,政府与企业应鼓励30岁以后退出职场的女性重返劳动力市场,而非动辄引进移工。(见图表二)

文化大学劳动暨人力资源学系教授李健鸿以邻近的韩国为例说,韩国届龄退休人口的压力比台湾还大,早在10多年前韩国就仿效北欧的瑞典、丹麦,采取渐进式退休方案,企业让年纪大的员工采取兼职方式,政府也给予一些补贴,让他们可以提前领取65岁前的部分退休金,使其薪资不会低于现职。

不过,李健鸿指出,北欧早在30年前对兼职者和派遣工有专法保障,而台湾的劳健保是根据薪资而定,中高龄员工一旦改成兼职,劳健保费跟着调降,而中高龄员工此时健康走下坡,容易生病或出意外,故制度设计必须有完整的配合方案。

企业个案——老爷酒店

台湾不少饭店在疫情过后突然发现缺工现象比疫情更令他们焦虑,“后知后觉”的旅宿业者才意识到少子化和疫情改变了工作结构,善用中老龄员工、职务再设计以及弹性工时等成了必要的解方。

老爷酒店人力资源协理颜瑞娴告诉《联合早报》,他们在全台有度假酒店,因台湾疫情相对控制得宜,在疫情期间已注意到缺工情况,饭店执行长沈方正与各饭店总经理沟通,说明中高龄任用的方向与政策,决定将一些职务进行拆解,把痛点转成亮点。

她表示,饭店内部做了很充分的沟通,目标很清楚,有共识后便容易多了,目前中高龄聘用人数占员工三成之多。

她说:“因中高龄员工的体能不如年轻人,我们将工作流程拆解成多种工作职务(见图表三),过去可能一个人从头做到尾,现在是由一人专门负责一项,另一人做其他两项等等,依其体能安排,工作时间更有弹性,效率也更高。”

“我们对中高龄员工的定义是‘壮帮手’,即壮世代的小帮手,就是世代配合,同仁知道排班和配合方式,中高龄是强而有力的左右手,主要针对重覆性高而简单的工作。 ”

颜瑞娴指出,台湾将迈入超高龄社会,每个人会变老,他们希望以台湾员工为主,友善职场也是为自己的未来。

她强调,其实中高龄人士有他们的优势,他们虽已退休,但很重视生活,体态也保持得很好,他们只想工作三四个小时,文化上接近,管理比移工更容易。

被优退的员工转至无印良品开展第二春

今年59岁的王玉华拥有硕士学位,原本在一家知名日系服装用品企业担任设计研发主管,2021年疫情期间,被公司告知再继续任职的话,薪资、职位都会被压缩,她选择多领六个月的薪资优退。

原本对自己很有自信的她,不觉得找工作是难事,在投递多封履历都被已读不回,她不禁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王玉华另外去学餐饮,上了300个小时的咖啡课程拿到认证,“结果比不上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年轻人,连锁咖啡店也因年龄不要我”。

她非常沮丧,“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社会重视年龄超过专业”。

今年3月她透过104“严选50+”平台到无印良品面试顺利任职,重新开启新的人生。

前服装用品企业设计研发主管王玉华(左一)2021年疫情期间被公司优退,今年3月透过台湾104中高龄人力银行“严选50+”平台到无印良品面试顺利任职,重新开启新的人生。图为她10月25日出席该行举办的“启动共融跨世代—友善中高龄企业论坛”。(庄慧良摄)

她向《联合早报》说:“我不想脱离社会,我想参与学习,我有我的专长,但同时也必须把自己归零,不能以过去主管的思维排斥门市的工作。”

她在工作上会主动协助顾客寻找合适的商品,曾经有位老太太询问能否介绍合适的衣物给家人,她以自己的专业提供建言,老太太很开心地买了一万多新台币(约500多新元),她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虽届耳顺之年,她仍希望有更多机会在其擅长的领域进一步学习,发挥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