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1日下午,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发生地震。国内一位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随后在社交媒体发表视频评论,把这次地震称为“报应来了”。
这位主持人的言论很快就引发争议。有人批评说,面对一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称之为“报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支持“报应论”的网友也不在少数。不少网友在争论中,以及在其他的网络发言中都提到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事件,认为在实施核污染水排海之后发生地震,就是一种“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在国际交往中,区分外国政府一些主观、可选的决策、行为与客观、不可抗的自然灾害之间的差别,这应该成为一项基本的国民素养。
在如何处置福岛核污染水的问题上,日本政府拥有充分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一直以来,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都受到国际社会的持续质疑,日本政府执意推进的核污染水排海,也引来日本国内渔业团体、太平洋沿岸地区、南太平洋岛国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质疑。我国政府也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这一错误行为。
与日本政府的决策和行为不同,发生在日本能登地区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无法预测、无法预报、也无法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都是被动的无辜者和受害者。就在不久之前,我国甘肃积石山县也发生了地震灾害,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些同胞至今仍在承受地震造成的苦难。面对这些类似的自然灾害,人类社会应该更清醒地意识到彼此同属命运共同体,增进相互之间的共情能力,进而跨越语言、文化、国界和种族的隔阂,守望相助、同舟共济。
此外,对于外国政府、政客一些不友善的行为和言论,也不应该任由其过度外溢到中外民间交往的领域,损害中外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紧张的地缘政治、复杂的现实利益,都可能促使一些国家的政府和政客时不时做出一些不友善的行为,发表一些出格言论。对于外国政府、政客损害我国利益、伤害我国人民群众感情的言行,我们都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然而,在别国政府、政客一些不友善言行和中外人民、社会的友好交往之间,也不应该模糊了界线、混淆了责任。
中日社会、中日人民之间有着长期的交往历史和牢固的传统友谊,面对自然灾害和疾病疫情,两国人民之间也历来不乏互相支持的善举。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一些社会组织、商会、企业和民间友好人士纷纷募集物资,驰援中国。他们还精心挑选诗句,写在驰援物资的外包装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饱含深情、感动人心的诗句,为疫情中的中国人民带来温暖和力量,成为中日民间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在此次能登地区发生地震之后,当地一些电视台的节目考虑到可能有中国游客不懂日语,主持人特意拿出打印的汉语字牌,告诉中国游客如何避难。这些感动人心的善意和善举,都应该在中国的民间社会里激起相似的回响。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社会之间的友好交往、交流合作,是良好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和力量源泉,可以有力推动地缘政治的改善。1971年的“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的历史坚冰,“小球转动大球”成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一段美谈。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开启中美艺术“破冰之旅”,进行了历史性首次访华。“音乐外交”接续“乒乓外交”,通过推动两国民间社会的友好交往来释放善意、凝聚共识,为两国的交往合作营造友好氛围,这些都有力推动着两国之间政治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中美建交发挥了积极作用。温故而知新,当今天的我们面对邻邦一场地震天灾的时候,这些历史经验应该可以提供有益的启迪。
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