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在视频中以说唱方式推介内蒙古康巴什区而走红的网红官员邢征,最近辞去了内蒙古人大代表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45岁的邢征是一名“海归”,曾在国家开发银行任职多年,2020年起先后担任中共内蒙古包头市委常委;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康巴什区委书记等。
他在今年5月出任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但据中国媒体报道,该协会网站上邢征的简历已在11月被撤下。
邢征辞去内蒙古人大代表职务后,许多人表示惋惜,不理解年仅45岁的他为何辞职,怀疑他是否已经落马。但自媒体“知灼”称,他是离开官场,下海去企业了。
另一名讨论度颇高的前网红官员——云南广电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伍皓,也离开了官场。
伍皓去年12月落马。上星期四(11月30日),云南广电局召开全局警示教育大会,传达伍皓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通报,引导全局干部职工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伍皓比邢征走红更早,曾是中国首个开实名微博的厅级官员,被称为“中国第一代网红官员”。因为及时回应热点、频繁与网民互动,伍皓一时风头无俩,个人微博“伍皓红河微语”粉丝数有近150万。
网红官员如何炼成?
初代网红官员,大多通过在微博上讨论热点、政事而走红。
2009年,伍皓从新华社调任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是当时最年轻的宣传部副部长。令他一炮而红的,是他对当时云南争议颇大的“躲猫猫事件”的回应。
当时,云南玉溪一名被刑拘的男子在看守所受伤、几天后死亡,警方称其是玩“躲猫猫”时不小心导致颅脑损伤,掀起舆论争议。为平息质疑,伍皓组织了15个网民进入看守所调查真相。
尽管调查结果没有让公众买账,但伍皓作为厅级官员亲自下场,直面质疑和邀请网民的大胆行为,让他收获了大批关注。
伍皓走红的同一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网红官员,他们通过新媒体与民众直接互动,掀起了一股网络问政潮流。据《人民日报》统计,2011年底,有2万多官员和政务机关开通实名微博,当年被称为“微博政务元年”。
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也曾是知名的网络“大V“。
2010年5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开通实名政务微博,粉丝量一度达到千万级。
他不仅在开人大会议前,直接在微博上征集建议,也在微博公布自己即将被免去浙江省委组织部长的重要消息。这在重大人事任免都由官方统一发布的中国官场极其罕见。
据《新京报》报道,当年曾有一位母亲向蔡奇求助,称在国税局工作的儿子不能喝酒,却不得不常陪领导喝,蔡奇回复:“告诉我你儿子在国税哪个单位?今后可以不用喝酒了。”如此直接的发言引来无数点赞。
除了发布信息、与民众互动,蔡奇也在微博上谈自己对《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推荐电影《山楂树之恋》,介绍写西湖的好诗等。他曾在腾讯微博中写道:“官员开博的本意是融入社会。拥有的粉丝及转发越多,表明社会对你的认可程度越高。”
不过,做“大V”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后来蔡奇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履职,就不再更新微博。
“明日寒潮,停做核酸”
与初代网红官员不同,邢征的走红是通过说唱视频,以及他在疫情期间,顶着压力“停做核酸”的事迹。
在去年11月冠病疫情期间,北方多个城市连降大雪,但民众依然要顶着寒潮做核酸检测。
邢征主政的康巴什区在官方微信号上发出了“明日寒潮,停做核酸”的公告。这份公告一度在互联网上被刷屏,许多人都被其中的人情味感动。
前时政媒体人褚朝新星期一(12月4日)在个人公众号上发文说,中国从来就不缺为民做事的好官,但冒着风险给老百姓做事的好官则少之又少。
网民称,这样“敢为”的网红官员,越来越少。自媒体“知灼”评论邢征辞官事件时称,“真性情的人,不适合官场”。
舆论也把刑征和另一位辞官的网红官员、中共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放在一起讨论。
陈行甲以措辞犀利、毫不避讳、接地气的风格,在网上吸引成千上万的粉丝。
主政巴东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期间,他拿下87名干部和商人,其中局长九个,并牵出四个县级干部。他辞职离开的时候,也是45岁。
网红官员退场:辞官、落马
除了辞官的网红官员,也有不少人在中国官方的反腐中落马。
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官方加大反腐力度。随着反腐不断深入,落马网红官员名单正在增加。
2015年1月,曾自称资深网络浏览者、积极在直播间开展网络问政活动的原江苏省委常委杨卫泽落马。2017年,微博粉丝一度高达400万的安徽出版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亚非落马。
2020年9月21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史文清被查。这名网红官员在2015年离任赣州市委书记时,有千人排队送别。
网红官员落马、辞职、离任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官员也变得越发低调,尤其是在互联网上更新微博、参加“问政直播”的官员大大减少。
疫情以后,各地旅游业深受打击,一些基层文旅官员为带动当地旅游产业挖空心思拍视频当地方旅游代言人,一度催生了一批新的网红官员。
针对一些基层文旅官员拍旅游宣传片的“网红行为”,新华社5月发文呼吁:“跟风制造文旅局长“网红”,请适可而止。”官方亮出鲜明的立场,加上最初的新鲜感褪去,文旅官员也逐渐低调。
在已落马的伍皓的微博下,有评论称,低调做人才是体制内真谛,不该自己出风头;但也有人说,对十多年前官员在微博上的“野蛮生长”还是有些怀念。
实际上,个性开放和廉洁为官不应矛盾,中国的体制也不一定要长期保持神秘和低调。至少在那些官员迅速走红的例子中,能看到中国民众对官场更透明、更开放、更贴近群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