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领导人会晤聚焦经贸关系

双边经贸关系成为中国和欧盟领导人会晤的焦点,中国希望欧盟审慎出台限制性经贸政策,欧盟则要求中国解决日益扩大的双边贸易逆差。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星期四(12月7日)在北京共同主持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这是中欧2019年以来首次恢复线下领导人会晤。

据中国央视报道,李强在会上说,中国反对违背市场经济基本准则,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希望欧盟审慎出台限制性经贸政策和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

冯德莱恩在会后的记者会上指出,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在过去两年翻倍至近4000亿欧元(5777亿新元),原因包括政府对国内外企业的区别对待、中国产能过剩等,而“这样的失衡是不可持续的”。

她说,欧洲领导人不会容忍双边贸易关系长期失衡,“我们和中国官方主席达成共识:双边贸易应保持平衡”。

中国官方当天上午会见米歇尔和冯德莱恩时说,中欧要做互利合作的伙伴,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凝聚战略共识,夯实利益纽带,排除各种干扰,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中国官方强调,双方要树立正确认知,增进理解互信,重信守义,一心一意发展关系,“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

过去三年,中欧关系因人权、俄乌战争等问题持续遇冷,双边经贸紧张局势也在今年加剧,欧洲领导人已表明要对华经济去风险;欧盟10月初正式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引发中国强烈不满。

米歇尔在记者会上披露,双方在会上探讨经贸关系、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和俄乌战争等问题。他说,欧盟将寻求“稳定和互惠”的对华关系,但也提倡人权和民主等欧洲价值观,“我们不会放弃鼓励中国制止乌克兰战争”。

截至截稿时间,双方尚未发表联合声明。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尽管中国和欧盟在贸易等问题上还难以达成共识,但双方仍在会议上释放出愿意共同解决问题的意愿,这为后续展开谈判和磋商奠定基础。

余虹观察到,冯德莱恩和米歇尔都强调欧盟无意与中国脱钩。“这说明中欧都意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也希望在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等双方存有共同利益的领域进一步合作。”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则认为,在逆全球化时代,中国和欧洲须要通过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准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让自由贸易得以更好地延续。“双方不管在地缘政治理念和价值观上有什么分歧,都有寻找最大共同利益的需求。”

中欧领导人会晤前夕,意大利《晚邮报》等当地媒体引述消息人士称,意大利已正式通知中国它将退出“一带一路”倡议,这进一步凸显中欧关系面对的挑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四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提问时说,“一带一路”提出10年来,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中方坚决反对抹黑破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反对阵营对抗、制造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