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停止向比亚迪发临时工作签证  分析:中企出海要留意法律文化差异

巴西外交部已停止向中国车企比亚迪发放临时工作签证。此前,巴西劳工部门指,比亚迪在当地一个在建新能源车厂工地的163名中国工人,是“人口贩卖”的受害者。

据路透社报道,巴西外交部在星期五(12月27日)公布上述消息。巴西司法部同天说,如果在工地发现的违规行为获证实,将撤销工人的居留许可。

比亚迪对此喊冤,反指“境外相关势力”蓄意抹黑。比亚迪的外包施工方金匠集团巴西分公司则称,巴西劳工部门指金匠员工被“奴役”,“与事实完全不符”。

受访学者指出,中国企业目前正在大量出海,比亚迪巴西事件再次提醒中企,一定要注意异国的法律法规、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以及确保在海外的代理公司实时严格把控业务,因为一旦出问题,损害的是企业声誉。

综合路透社、彭博社报道,巴西劳工检察官办公室星期一(12月23日)在记者会上说,在比亚迪位于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的在建工厂工地,发现163名中国公民的生活条件“堪比奴隶”。官方已下令暂停部分工地施工。

巴伊亚州劳动与就业部指,工人宿舍床铺没有床垫;工人没有衣柜存放个人物品;31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工人的护照和60%的工资被扣押;每天工时超长且没有休息日,有人连续工作25天;工作时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暴晒,皮肤明显损伤。

在巴西,“堪比奴隶的条件”包括,强迫劳动、债役、有辱人格的工作条件、对工人健康构成风险的长时间工作,以及任何侵犯人的尊严的工作。

法新社星期一报道,比亚迪称已与涉事机构解除合作关系,并承诺将全面遵守巴西法律。不过,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星期四(12月26日)在微博上发文喊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反指,“境外相关势力”恶意关联、蓄意抹黑,又指“国内部分自媒体”里应外合。

金匠集团巴西分公司同日发文称,因文化差异、诱导性的问询加上语言翻译理解的偏差,巴西劳工部门发布的信息表达不准确,尤其是表述金匠的员工被“奴役”,被“解救”,与事实完全不符。

根据金匠巴西分公司发布的视频,一群工人集体面向镜头,由一人念出员工声明称,在巴西工作很愉快,对于“被奴役”之说,以及对巴西劳工部门强制要求金匠与工人解除合约并遣返回国,感到万分震惊,称“严重屈辱了我们的尊严”。对于护照被没收的指控,工人称有107人须一办理临时身份证,金匠才将护照“临时收集和保管”。

事件在微博上引发热议,一些中国网民称,巴西的工地工人生活条件与中国建筑工地有几分相似。

中巴关系日益密切,路透社报道称,涉事工厂是中国在巴西影响力与日俱增的象征。

比亚迪与巴伊亚州政府去年7月共同宣布,在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综合体。这是比亚迪在亚洲以外的首家电动汽车工厂,计划明年3月投产。

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的政治学者桑托罗(Mauricio Santoro)告诉《联合早报》,比亚迪在建工厂工地问题曝光后,引来部分巴西媒体批评,但总体而言,自比亚迪宣布建厂以来,巴西媒体对比亚迪的报道“大多持同情态度”。

他说,卢拉政府政至今未针对事件发表谈话,并判断政府会“装作若无其事”。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波向本报分析,中企走出去遇上类似事件,比亚迪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既不是只针对中国,也不是针对某个企业,但“企业规模越大,越要注意,因为事情越容易闹大”。

陈波说,企业有责任遵守异国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和宗教等,以及确保在海外的代理公司严格把控业务,因为如果出问题,受损的是企业声誉。至于阴谋论,陈波则表示对于没有证据的事情无法评论。但他建议,中企跟当地政府、社会团体、使馆、领馆有更多及时沟通,以降低这类风险。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