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报道,美中知情人士称,中国最近几个星期与特朗普团队接触,提议举行美俄领导人会议商讨俄乌停战。
受访学者分析,北京担心俄美直接对话后,中国可能在俄乌和平进程中被边缘化,尤其担忧俄美关系修复后,美国可能离间俄中战略关系,集中力量对付中国的崛起,因此主动表达积极促谈的态度。
《华尔街日报》星期四(2月13日)报道,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准备启动谈判以结束俄乌战争的信号时,中国也表示有意参与斡旋。不过,中国没有计划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参与美俄首脑会晤。
知情人士称,中国提出协助俄乌达成和平协议的内容包括,由北京充当“担保人”,向该地区派遣维和部队。
报道说,美欧对中国的提议持怀疑态度,尤其对中俄日益密切的关系存疑虑。白宫拒绝证实是否收到中国的提议,一名白宫官员说:“完全不可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向《联合早报》分析,中国希望在俄乌和平进程扮演一定的角色,最主要是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量,担忧特朗普和普京因磋商止战而接触并带动美俄关系改善,美国可能进一步拉拢俄罗斯,离间俄中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美国集中力量针对中国的全球地缘政治目标。
李明江说,中俄多年来协调合作,在与西方存有争议的问题上站在同一阵线,一旦俄美关系改善,中国在应对欧美问题时,将失去俄国支持。
按他的分析,中国正面临两难,战争不结束,中欧关系难好转;但若是在中国被边缘化的情况下推进和平进程,对中国而言是最坏结果。不过,他评估,中国被边缘化的可能性较小,因为俄国大概率希望中国参与,欧洲也不愿美国完全主导谈判。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则认为,俄乌和平进程不存在中国被边缘化的问题,中国一贯立场就是劝和促谈。中国希望在和谈过程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但毕竟不是直接当事方,所以不可能参与讨论停战条件或赔偿问题等。
至于美俄关系改善会否冲击中俄关系,吴心伯认为这不存在问题,因为两种关系性质不同。“美俄是负面关系,是怎么样减少冲突和对抗的问题。中俄关系是正面的,是怎么样增进合作和促进双赢。”
吴心伯分析,中俄关系对俄罗斯经济、外交和安全都很重要,所以对美关系和对华关系孰轻孰重,“俄罗斯的决策者应该是脑子很清楚”。
乌克兰独立的东亚专家普拉克西延科(Nataliya Plaksiyenko-Butyrska)则认为,中国并非有意推动战争结束,因为战争消耗西方资源,也使俄罗斯越来越依赖中国,这都对中国有利。
普拉克西延科向《联合早报》分析,由于特朗普不惜损害乌克兰的利益也要结束战争,特朗普与普京两人达成的交易,可能让俄罗斯巩固自身地位,而美国对俄罗斯让步,可能换取美俄共同对抗中国,尤其在印太重点遏制中国。她认为,中国是在此背景下主动提出参与斡旋,“试图提供服务,以减轻来自美国的压力”。
她说,全球正在目睹“一个比乌克兰实现和平更为深刻的进程”,即美中俄正试图找到一种共存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国际法和中小国家权利不幸被忽视,三个大国的领导人则寻求自身与国家红利最大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星期四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媒体提问时则说,中国乐见俄美就一系列国际问题加强沟通对话,并重申中国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始终坚持劝和促谈。
他指出,中国将继续同有关各方保持沟通,持续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