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支持中方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

这两年多来,上述20个字多次出现在中国政府与邦交国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引发西方媒体和学者关注。重点围绕在四个字:一切努力。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刊登题为“中国惊人的攻势翻转世界反对台湾”的文章称,目前已有70个国家正式认可中国大陆对台湾的主权,并且有权为实现统一做出“一切努力”,但并未明确这应是朝和平方面的努力。

澳大利亚外交政策智库洛伊研究所今年1月也发表题为“五个一中:定义台湾之争”的学术报告,系统性梳理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就台湾问题所持立场。

报告结论与《经济学人》相似:89个国家,相当于近一半联合国会员国支持北京的“一个中国原则”,也支持其“实现国家统一的努力”。报告也说,这些国家并未明确指出这些努力应是和平的,“可以说是同意北京使用武力控制台湾”。

《经济学人》文章指出,绝大多数国家是在过去18个月,即中国对全球南方发动外交攻势后,采用新外交措辞。

从中共重大政治活动的时间点来看,大约是在中共二十大之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仍是北京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但确实在二十大之后,中国在与邦交国发布的联合声明中, 逐渐少提“和平”,港媒就曾发文聚焦这一现象。

以哈萨克为例,2023年中哈联合声明仍可见“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2024年,中哈联合声明已不见“和平”两字。作为中国大陆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和“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哈萨克在涉台问题上的表述,被视为北京政策诉求的重要体现。

以数量而言,非洲国家对北京涉台政治主张的支持尤为关键。2024年9月,53个非洲国家在与中国签署的北京宣言中,并未提及“和平统一”,仅称“坚定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对比之下,中非2021年签署的达喀尔宣言,并未点名台湾,强调坚定支持彼此“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及“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端”。

中共二十大2022年10月召开之前的两个月,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引发北京大怒,不仅发动锁台军演,也在中共二十大报告涉台环节强调,“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有别于中共十九大报告,“牢牢把握主导权和主动权”写入二十大报告,预示着中共在2022年至2027年这五年间,在涉台工作上将更积极主动、有所作为,跳脱“寄希望于台湾民众”的思路。

佩洛西访台,相信是加速中共对台转向主导与主动出击的转捩点。再加上赖清德2024年赢得总统大选,面对民进党可能在台长期执政,北京在法律、军事和外交等多领域主动出击,以“切香肠”方式增强攻取台湾的能力,反制美台以“切香肠”方式推进官方往来。

在法律上,北京公布惩治台独分子分裂国家的法律文件。在军事上加大灰色地带压迫,大陆军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成常态,大陆海警则持续在厦金海域常态化执法巡查。台湾离岛马祖海底电缆中断,也被外界质疑为北京灰色战略的一部分。

外交上,除了挖台湾墙脚,北京争取邦交国在联合声明中不提“和平”两字,改让“坚定支持中方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成为惯用语。这一策略相当于为未来可能对台动武铺垫,既为增加动武的正当性提供法律事实基础,也预先做好外交准备,以降低国际谴责声浪。

理论上,支持中国“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的国家,除非政权更迭,面对中国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包括武统或封锁台海等,都应该保持缄默,不发声谴责,否则等于撕毁联合声明承诺。即便有联合国会员国发起谴责中国的决议草案,也不会获得通过,因为中国身为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一票否决权。

北京的最新动作是,解放军东部战区星期三(2月12日)抢在美国之前,主动发布美军舰本周一至周三穿越台湾海峡的消息。台湾的中华战略学会资深研究员张竞嗅出不寻常味道,认为大陆此举显然是要表达台海现在是其势力范围。

少提和平、增强主动,力促邦交国支持一中原则, 并不意味着北京必将武统台湾,也是想利用外交手段,使其一中原则之下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主张,成为国际普遍接受的既定事实,降低对台动武必要性。至于朝哪个方向移动,也将取决于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态度。

特朗普上任后至今未就台湾问题明确表态。乐观地看,特式管不住嘴的不确定性,遇上北京对台加强主导与主动,硬碰硬之下,或许还是能为台海局势找到新的恐怖平衡点。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