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去年总资产规模表出现收缩,但央行主管媒体引述专家指出,央行缩表不等于货币紧缩,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根据中国央行披露的货币官方资产负债表,截至2024年末,中国央行总资产、总负债达44.0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8.12万亿新元),较2023年末下滑约1.6万亿元,全年“缩表”规模为近年来新高。

“缩表”指的是中央银行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央行缩表通常会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紧缩的担忧。

但中国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星期四(2月13日)引述专家说,现阶段中国央行缩表和扩表与货币政策取向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央行缩表不等于货币紧缩。

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分析,2024年央行缩表约1.65万亿元,主要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减少了3.51万亿元所致。在这3.5万亿元的减量中,有2.1万亿元最终导致缩表,这2.1万亿元的减量主要由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广义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所导致。

王剑称,从央行资产负债表各科目变化来看,可以发现央行缩表主要发生在降准后,表明缩表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紧缩。

他解释道,近年来,央行通过降准释放大量流动性后,银行可能会主动偿还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债务,并且央行也可以通过MLF等到期不续作方式平衡流动性。这些操作可能会导致央行缩表,但并不意味着流动性收紧,而是对银行负债结构的一种优化。由于MLF利率较高,将其偿还会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因此反而是一种宽松。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