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稿:实施一周年 香港高才通计划 要吸人才更要留人心

香港近年出现人才荒,官方在2022年底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锐意抢夺各地人才,至今刚好满一周年。不过,这项计划能否成功吸引人才长期留在香港发展,并提高香港竞争力,社会各界众说纷纭。

“90后”的唐伊羚是湖南人,毕业于中国名牌高校浙江大学,目前在深圳从事金融科技工作,主要负责人工智能(AI)产品规划和市场化等。

去年3月,唐伊羚从朋友口中得知香港推出全新的人才移民计划后,立即填表申请。三个月后,她的申请获港府批准,9月份就拿到香港身份证,正式成为香港居民。

唐伊羚(左二)已经成为香港人,但仍然在深圳工作。(受访者提供)

唐伊羚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她曾在加拿大留学,喜欢国际化的氛围。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的国际大都市,很符合她心目中的生活要求。“以前我不时会去香港观看文化艺术或者展览活动,所以一知道这个人才计划后,没有太多考虑就申请了。”

和唐伊羚情况差不多的还有黄望玉。黄望玉今年33岁,在广州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后,到澳大利亚留学,并在当地工作六七年,过后被派到香港办事处工作,担任数据工程师。去年1月,他知悉香港推出新的人才移民计划后提交申请表格,在一天内就获批。

黄望玉平日除了工作,也主动参加社区义工活动,例如到沙滩清洁垃圾、上门探访独居长者。(戴庆成摄)

黄望玉是广东梅州人,自小看着港剧长大,对香港有深厚的感情。但对他来说,申请成为香港人,除了是对香港文化的认同,也有其他一些实际好处的考量,包括香港生活和工作节奏充满活力、税率与比澳洲低,以及香港特区护照可以免签去很多国家旅游等等。

当然,黄望玉选择成为香港人也和家庭有关。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父母住在梅州,离香港不远。“我现在每个月都会回老家一次和他们相聚,车程只要四五个小时,比澳洲方便多了。”

在香港已经居住一年多的黄望玉,很享受目前的生活状态。平日除了工作,他逐渐投入香港生活圈子,认识了不少香港人,并主动参加社区义工活动,例如到沙滩清洁垃圾、上门探访独居长者。他说:“既然我已经是香港人,这里就是我的家,我有责任为香港做些贡献。”

近三年流失大量劳动力 港府制定抢人才措施

过去一年来,像唐伊羚和黄望玉这样落户香港的年轻人才还有很多。此前三年,香港政局和社会遽变,流失数以十万计的劳动人口,港府于是制定一系列“抢人才”措施,包括2022年12月底出台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开放外地人才移居香港。

根据高才通计划,符合资格的申请者年收入要达250万港元(43万新元)或以上,或者获得“全球百强大学”颁授学士学位,并在申请前五年内累积一定年期的工作经验等等。

和以前港府推出的吸引人才计划相比,高才通的门槛明显低得多,计划推出后一直深受市场欢迎。在中国大陆社交平台如小红书等,就出现大量宣传贴文,有的自称已成功参加计划,有的则疑是移民公司宣传,只收费几千元人民币(1000元人民币约合191新元)就可以帮助申请人全家移居香港。

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去年11月举行创立典礼,香港特首李家超(右八)担任主礼嘉宾并致辞。(中通社)

获批高才多为青壮年

踏入2024年,刚好是高才通计划实施满一周年。负责该计划的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1月7日透露,截至去年11月底,高才通计划共接获逾5万起申请,其中4万7000起已获批,当中约3万人已来到香港,他形容计划相当成功。

港府没有披露高才通申请人士的具体情况。网媒“集志社”向香港入境处取得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30日,官方共批出3万9021起申请。在获批的申请人之中,近95%来自中国大陆;排第二的加拿大则有440人,占1.1%;来自美国、澳洲和新加坡的,各有415 人、279人以及168人,共占整体约2.2 %。

数据显示,获批的高才通人士多来自18至30岁、31至40岁这两个群组,各占近36%。在18至30岁人士中,近64%拥有百强大学学位、工作经验少于三年;在31至40岁群组中,在五年内拥有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士约占79%。

至于获批申请人的所属行业,香港入境事务处自去年3月1日才要求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申报职业所属界别,但至今未公布有关数据,仅称官方会定期统计相关资料。

为港多个领域吹来春风

近年香港劳动人口因为移民潮而大减,社会竞争力每下愈况。这些年轻、高收入或高学历的高才通人才移居香港,无疑有助填补人力市场的空缺,并促进主要产业的发展。

高才通家庭子女插班 助减轻学校生源压力

此外,大批高才通人才在过去一年里涌到香港,也给香港社会带来很多方面的正面作用。例如,由于香港移民潮持续,学童人口不断下跌,各区学校皆面临收生不足的问题。据教育界人士反映,高才通计划实施后,近期多了高才通家庭子女插班和报读,有望减轻学校生源紧缺的压力。

香港入境处披露,截至去年9月,该处共发出近7万张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近六成即约4万人属于未成年人。以香港中小学及幼稚园共有79万7000名学生计算,这批4万名学生相当于适龄学生人数的5%。

香港教联会及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去年9月对326名赴港的外地人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75.8%的受访者表示会让子女来香港就读中小学。

香港名牌中学培侨书院去年12月9日举办简介会,听众当中就不乏经输入人才计划抵港的“高才家庭”,也有来自深圳、珠海等正有意循计划来港的大陆人士。培侨书院总校长吴育智说,去年初香港通关后及暑假前,校方就已收到数以千计来自高才通家庭的孩子插班申请,报读各年级。

他说:“以前我们都没听过、没看到过这么一种现象,所以大家对香港教育的需求是无可否认的,我相信这是香港教育界未来发展的方向。”

去年楼价再下跌 住宅租金却走高

另外,香港去年经济不景气,住宅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反映二手住宅市场价格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去年全年下跌6.37%,较2021年的历史高位下跌了逾两成,部分屋苑价格更重返1997年水平。然而,去年全港住宅租金走势却与楼价背道而驰,中原城市租金指数CRI全年上升7.37%,按年升幅为2014年后最大。

香港地产中介公司美联物业住宅部行政总裁(港澳)布少明说,据他与前线同事交流得知,大部分专才到香港后,往往选择租房,所以带动租金节节上升。

他指出,高才通等计划带动楼市相当给力,假设当中有一两成人考虑租房,对楼市的正面作用已非同小可。他预期今年香港住宅租金将上升10%,连续三年走势跑赢楼价。

高才通“抢人”之路不太通

不过,高才通申请者众多,虽然在数量上令人鼓舞,但当中是否存有水分,对推动香港经济的实际成效又有多大,香港社会众说纷纭。

一名在中国大陆从事创新科技工作、担任中高层职位的高才通获批者,去年下半年申请到香港居民身份,但至今仍在大陆工作和生活。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他获批后曾经到香港找工作,发现类似的工作少,而且工资待遇和大陆差别不是很大,所以他尚未决定日后是否到香港定居。

他说,高才通的要求及审批宽松,既没有对申请者获批后必须到港时限提出要求,更没有规定获批者在一定时间内找到工作。他身边有些朋友也申请并已获批,不过大部分人只当为个人的履历增值,最终真正来香港的人其实不多。

港房价不菲 高才找工作不易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讲师陈伟强(左)指出,一些高才通申请人士拿香港身份证只是图日后出国方便。(受访者提供)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讲师陈伟强接受早报访问时也说,据他所知,一些高才通申请人士拿到香港身份证后仍然选择回中国大陆,拿香港身份证只是图日后出国方便。今年底将是第一批高才通申请者来港满两周年的日子,届时他们要向港府提交留港工作的证明,政策是否成功“抢人”,外界将拭目以待。

高才通计划自推出以来,有被一些申请人视为一个跳板的情况,但即使是真正来香港发展的“高才”,也有人发现在香港工作和生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金融科技业者唐伊羚就说,香港的物价水平比中国大陆高,尤其是房价特别高昂,基本上薪酬要有大陆的三倍才行。她目前住在深圳高铁站附近,长远而言,还是希望能在香港定居。

黄望玉同样面临居住的问题。他刚到香港的第一年,住在深水埗一个面积只有18平方米左右的住宅单位,月租要1万多港元。“当时我坐地铁到公司要40分钟,半年前我索性搬到深圳皇岗口岸,以同等的价钱可以租到大四倍的屋子,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他说,按照这种生活模式,虽然他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巴士来回深港两地工作,但在巴士上也可以工作,所以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自己可以接受。

对高才通人士来说,在香港找工作是另一项大挑战。唐伊羚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大,自己刚好从事这个行业,未来准备在香港朝人工智能、大数据方向发展事业。但去年中国大陆和香港经济刚好出现萎缩,要找到心仪的工作稍微有点难度。她希望港府能够安排高才和猎头公司配对,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

大陆中高层职员 在港难找到同薪酬工作

香港教联会副主席、立法会议员邓飞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据他的接触和了解,大部分有家庭的高才通人才很熟悉香港教育制度,并不担心子女在香港的教育问题,反而是这些人在大陆都是从事中高层职位的工作,在香港要找到相应的工作和薪酬有困难。他认为港府应为专才提供更好的支援和配套工作,留人才、用好人才。

陈伟强指出,来香港的大陆高才通人士多是专业人士,不过香港和大陆的许多专业领域如医生、工程师、会计师等,基本上是两地互不认证,这些高才通人士来香港除了创业,要找工作会有困难。长远而言,两地要互相认证资历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陈伟强也说,近年香港经济开始转差,楼市和股市下跌,失业率可能会回升,若大批高才通人才涌到香港,可能会被部分港人视为抢饭碗,并且出现陆港矛盾,港府对此应该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