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今年15岁,和大部分青少年一样沉迷打电子游戏机,幸好他平时还喜欢打羽毛球。所以去年这个时间,我帮他报名参加了一个地区青少年羽毛球比赛,鼓励他多点运动。这项比赛的主办单位之一是香港政府辖下的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我在网上下载报名表,填好资料到附近的图书馆交报名费,短短五分钟内就成功报了名,过程中非常顺利。

今年我一如去年,继续帮儿子报名参加这项赛事。岂料康文署取消了线下报名方式,要求18岁以下参加者的家长一定先登记成为署方应用软件“康体通”用户,然后再帮子女申请成为“康体通”会员,方可在网上报名参赛。我甫见这个新安排,脑里第一反应是打了问号:怎么变得这么繁琐?但仍然按照指示去做,毕竟距离截止报名日子还有数天时间。

意想不到的是,我在网上注册后,等了整天都没有消息。直到第二天,康文署才慢条斯理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我,说我上载的身份证照片不清晰,须要重新上载。

我看了心里不由嘀咕,照片明明很清楚,怎么会有问题?虽然不太高兴,还是重拍了一张照片上载到网站。和上次一样,康文署依然是翌日才慢慢吞吞回复,接纳我成为“康体通”用户。

眼看报名截止日子越来越近,我内心开始着急,当天立即用“康体通”帐号帮儿子注册“康体通”。这次又经历了一轮恶梦的循环:康文署同样在第二天回复说照片不行;我上载后继续干等一天,最后收到康文署回复,指我儿子注册成功。

结果是,我从注册成为“康体通”会员,到儿子报名参加羽毛球比赛,足足用了五天时间。这段日子的交涉除了花了我不少精力,最重要的是错过了比赛的报名日子。

港府近年锐意打造成为“智慧城市”,行政长官李家超上周三(10月16日)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就提出多项生活科技化的措施。譬如,官方为了推动公营房屋建筑和管理数码化,由明年开始将于10个公共住宅区建立中央物业管理平台,在日常管理中引入数码科技,提升管理效率及服务质素。

从大方向的角度来看,港府致力推动科技发展是正确的。可是这几年官方开发的一系列应用软件系统,无论是前年的疫苗预约、派电子消费券,抑或是今年陆路口岸赴中国大陆预约系统和“全港戏院日”网上购票系统,都一再出现数万、数十万用户同时在线就瘫痪的现象。按说“事不过三”,这个问题数年来持续没有改善,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根据康文署的说法,市民登记成为“康体通”用户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透过应用参加署方的各类活动或租订康体设施,但我这次的遭遇却反映出港府发展“智慧城市”的思维有不少问题。

无疑,科技可以帮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然而,港府某些部门似乎是为了追求科技创科而盲目搞科技,结果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制造更多问题。我以前试过在网上注册中国大陆银行的网上会员,对方第一时间就回复指出我提供的照片是否过关。港府的系统竟然要一天才回复,简直是匪夷所思,违背科技要发挥效率的原则。这是不能接受的。

此外,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不同的科技,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大大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不过政府鼓励市民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也要让社会有一个适应过程,不能忽略不同群体尤其是长者的生活需求,令他们因为科技发展而沦为社会“边缘人”。

以大陆为例,电子支付等消费模式日益普及,许多大城市基本上实现了“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无现金生活方式。电子支付无疑为百姓生活提供了便捷,但也对一些老人家的生活造成甚大困扰。同样道理,假如有不擅长科技的长者报名参加上述的羽毛球比赛,恐怕也会面对困难,官方一定要同时提供传统的面对面式服务。

值得深思的是,“康体通”去年刚刚推出时已经出现诸多问题,包括网络“挤瘫”和系统缓慢,有网民至成立了苦主群组。奇怪的是,有关部门竟然视若无睹,对一再发生的问题没有及时纠错。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警号,反映官方并没有切实地回应民众诉求。

香港公务员团队以往一直以高效专业著称,但近年部分政府部门的表现备受诟病。当中原因,主要因为不少公务员办事不作为,奉既有程序为圭臬,以致无法冲底解决香港的深层次民生问题。港府一直说要提升政府效能,这方面除了要培养公务员的信念,或许更要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公务员奖惩制度。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