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建国58周年国庆即将到来的时候,笔者来到新加坡。

举目四顾,政府组屋正面的围栏上,从上到下张挂着一面面大型的星月国旗,蔚为壮观,而马路两侧栏杆上悬挂的星月旗迎风飘扬,猎猎作响。全国到处都洋溢着浓郁的节庆气氛。此时此刻,新加坡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或许不了解35年前,即1988年,建国总理李光耀在访问澳大利亚时有感而发地说了句:“100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

为纪念李光耀百岁冥诞,新加坡智慧控股集团属下子公司智慧文创有限公司出版了一本纪念文集,书名就是《100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并于7月29日上午举行了首发式。

当我拿到这本款式大方、制作精美的文集,正想开卷阅读时,忽然想到,35年前,李光耀怎么会在出访澳洲时有此一问的呢?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遭到眼前的忧患”,令人警醒。作为国家的领袖,李光耀的一生,忧患意识恐怕无时无刻不萦怀在内心。

35年过去了,新加坡已经58岁,将近“耳顺”之年,国家富裕、人民强大,展望未来,再过65年,她“还存在吗”?《100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本书163页,包括15个专题,即《小国大外交》《经济发展》《种族和谐》《强大国防》《法治之邦》《铁腕肃贪》《居者有其屋》《劳资政协作》《环球都会》《精英治国》《饮水思源》《双语政策》《花园城市》《宜居城市》《文化艺术》,涵盖了新加坡建国的方方面面。回首往事,是李光耀和他的同僚带领建国一代及其后人,把新加坡建设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专题每篇三四千字,作者是《联合早报》退休的新闻工作者和新加坡著名的文史工作者。“老报人”都是我当年的同事,他们跑专线,长期从事新闻采写工作,日日写,月月写,年年写,个个经验老到,磨炼成“语林高手”,撰写各自熟悉的专题,可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笔者通读后,深感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

笔者是中国香港特区永久居民,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新千年来临,在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工作了16年。初到新加坡时,我住在西部,后迁居中部,最后搬到东部,长期住在组屋区,生活上与新加坡各族人民朝夕相处,工作上与新加坡朋友合作共事,在新加坡浸濡了整整16年。退休后,每天都上早报网读报,从要闻到评论,看得都很仔细,因此,自以为对新加坡的国情还是比较了解的。然而读了《100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深感惭愧,原来,我对新加坡的认识、了解,不过一鳞半爪,并不深刻、全面。

笔者认为此时此刻推出这本纪念文集,意义特别重大。

一是今天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显得特别复杂,作为亚细安成员的城市岛国新加坡,何以自处?在首发式那天,教育部长陈振声以“小国大外交”为例,他说:“面对不同的国际局势,要怎么做出好的决定来保持新加坡的地位,那需要智慧。”又说:“在理解李光耀先生留给我们的这些原则时,我们要以一个务实的态度,与时俱进,把现今的状况与原则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他认为李光耀留下的是“长青”政策,关键在于灵活应用。

《小国大外交》一文告诉我们:“李光耀在国际上的外交成就,有口皆碑,他在大国之间穿梭自如,从来不选边站。李光耀不时从战略的高度分析时局,有超前的眼光与洞察力,能把握大势,不仅为新加坡开拓生存的空间,甚至给大国出谋划策,赢得不少领袖的赞赏与敬重。”

老练如当过美国三届政府国务卿的基辛格都说,他遇到外交难题,“如果只能问一个人,那就去问李光耀!”

二是今天新加坡政坛出事,一名内阁部长正被贪污调查局调查,国会议长和议员发生婚外情请辞,这两件事使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和政府感到难堪。那该怎么办呢?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认为,应当秉持建国元勋的治国理念,不怕困难或难堪,采取正确的行动。

我相信,各位读者只要仔细阅读《法治之邦》《铁腕肃贪》《精英治国》这几篇文章,就能得到启示和答案。

本书编辑顾问成汉通在《后记》中说:“李光耀的硬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是具有普遍性的真理,适用于个人、企业和国家。”

本书精选了许多今天已经难得一见的档案照片和剪报,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读起来非常轻松。

老一辈读这本书会自然而然地融入本书所讲的故事,回想起当年创业维艰,因此会特别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年轻人读这本书会深刻地体会到,父辈当年开创新时代,建设新加坡是何等艰辛,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会珍惜眼前的一切。

我认为本书特别适合新加坡的莘莘学子阅读,这将有助于他们培养爱国情怀,使他们永远热爱新加坡,建设新加坡,保卫新加坡,为祖国的未来踔厉奋斗,奉献自己的一切。

如前所述,笔者不是新加坡人,但是,在新加坡有许多我的同胞,他们或是已经入籍新加坡,或是已经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或是有意在新加坡定居,或是到新加坡学习、工作、经商、探亲访友、度假旅游。如果他们想认识新加坡、了解新加坡、熟悉新加坡、亲近新加坡乃至于融入新加坡,《100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堪称最佳读物。当你掩卷时,你既能获得“还存在吗”的完满答案,也能获得宝贵的人生启示。

作者是资深语文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