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次缅北的武装冲突演变为大规模持久内战,将是这个独立后还不曾消停过的国家悲剧的延续,也足以证明这个国家极度欠缺治理能力,军事部门和民选政府的恶斗,导致军事政变,地方政府与犯罪团伙相互勾结,催生了民族内战,整个国家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看不到希望。
中国电影《孤注一掷》在今年暑期将人们对电信诈骗(简称“电诈”)的关注推向高潮,也将这一行业与缅甸北部地区紧紧联系在一起;该地区近期所爆发的军事冲突,又直接影响到缅甸全国的局势和云南边境地区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间的关联性和影响力,让人不得不感叹这样一个现实,就是针对中国普通民众的诈骗行业,竟然在一个邻国的偏远之地茁壮成长。对这个行业的打击,很可能演变成这个国家的内战,并进而改变这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局势走向。
电诈对中国民众造成的影响差不多遍及社会每个角落。据统计,中国仅2022年的电诈案件就超过46万起,诈骗金额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3730亿新元),全国人均损失1500元。这样一个巨大的黑色产业链,早就引起中国政府和民间的高度关注。从2016年最高法院发布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可看出,对电诈的打击力度在持续加大,其中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达3000元即可判刑,50万元以上最高可判无期徒刑;2022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俨然已经形成了对电诈犯罪的立法规制。
随着中国对电诈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增加,缅北作为重要的犯罪基地开始浮出水面。
缅北能成为中国境外电诈集团的主要立足点,不外乎四个原因,一是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的来往非常便捷,不管是正规渠道的过境转移,还是非法移民偷渡等都极为方便;二是缅北地区经济落后,民众生活长年得不到根本改善,电诈行业的低成本和高收益,对他们有极大吸引力;三是有大量华人,汉语作为通用语文沟通交流没有障碍,为他们将十几亿大陆民众作为电诈对象,提供了工作优势;四是缅甸国内局势动荡,使得缅北地区治理游离于中央政府之外,地方势力、民族武装、利益集团的相互纠葛和交叉博弈,为犯罪滋生提供了极佳的土壤。
截至今年10月,中国已从缅北接收超过4000名电诈犯罪分子,在中国人震惊于人数之多且跨国执法有力之际,各种报道称,缅北从事电诈行业的人数可能超过10万,封闭又隐蔽的电诈园区有上千个。即使保守看待这些数据,也可看出目前交予中方的犯罪分子实属九牛一毛,有缅甸政府在中国压力下敷衍交代之嫌。据说其中不乏低能、老弱的无辜者,真正的诈骗骨干和中坚分子根本没有被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这些诈骗团伙往往和当地管理者或军方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充当保护伞就是直接沆瀣一气,所以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电诈温床问题。
有报道称,有一个总部位于妙瓦底的缅甸亚太国际控股集团公司,就涉及电信诈骗、非法拘禁、网络赌博等犯罪行动。公司有一名持股20%的股东,是缅甸科伦邦边防军的一名上校。
也许事实真相还待各方竭力查证,但缅北的地方民族武装已经出手了。10月27日,由果敢、德昂、若开三个地方民族武装组成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在缅北的腊戌、贵慨等地展开军事行动,大肆袭击政府军的军事据点。他们所宣称的这次“1027行动”,主要目的就是打击当地诈骗团伙。此次行动已取得不俗的战果,加入其中的民族武装日益增多,缅甸军政府也被迫宣布从11月5日开始进入全国紧急状态,以应对此次武装冲突的蔓延。
如果此次缅北的武装冲突演变为大规模持久内战,将是这个独立后还不曾消停过的国家悲剧的延续,也足以证明这个国家极度欠缺治理能力,军事部门和民选政府的恶斗,导致2021年2月的军事政变,地方政府与犯罪团伙相互勾结,又催生了今天的民族内战,整个国家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看不到希望。
目前看来,缅北的电诈行业还没有彻底清除迹象,打击犯罪已演变成军事斗争,如果内战恰如预期,事情正在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由此不得不让人想到两个社会理论,一是“破窗效应”,坏事的发生会群起效尤,缅北各种混乱的负面现象愈演愈烈,危险螺旋式上升,整个地区在持续滑向失败深渊;二是“蝴蝶效应”,微小的事滚成巨大风暴,当中国民众每一次卷入诈骗漩涡时,很可能正在给远在缅北的动荡局势火上浇油,滋养更多可能侵害到中国人的犯罪天堂。
作者是扬州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