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社

中国的年度政策报告显示,为了抵御经济挑战,今年或需与美国交好,尽管提高科技投资和军费开支的雄心暗示,双方之间紧张的关系不会就此完全修复。

中国政府周二提出的重大目标包括,因应美国牵头的遏制中国科技进步的行动、提高国防开支等,凸显中美两国之间竞争的持续。但也能在国务院总理李强的讲话中找到合作的基调,他强调,要确保外贸和投资总体稳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James Char表示,鉴于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可以预见,北京方面将会暂且与华盛顿维持非敌对关系”。他补充道,只有这么做,北京“才有机会赢回投资者信心,逆转外资大规模外流的趋势”。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可能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科技与贸易

中国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许诺,要利用国家资源来加快科技突破。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在推动科技自主,随着美国及其盟友寻求遏制中国在芯片、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这一目标变得更为重要。

华盛顿管制先进技术对华出口,限制了中国获取开发AI模型所需的尖端芯片。彭博新闻本周报道称,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被禁止出售其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芯片,华盛顿认为该芯片依然过于强大。

中国政府周二还承诺,要预防部分关键行业产能过剩;在削减价格以维持竞争力后,企业利润率遭到了挤压。

中国也在向制造业投入大量资金,寻找新的增长引擎来抵消房地产行业构成的拖累。这意味着将更多资金投入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 —— 尽管也引起失衡,可能重新引发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关系的紧张。

外资准入

李强在全国人大的讲话中,承诺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妨碍外国企业在中国运营或遏制海外投资的突出问题。他提到,要采取措施让外国企业与本地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这是到访欧美官员频繁提及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放缓和地缘政治局势更趋紧张,美国和其他外国企业最近几年对中国日渐悲观。海外企业对华直接投资2023年下滑至30年低点,2023年外国工业企业在中国的利润比2022年下降了6.7%。

有一些形势改善的初步迹象。美国商会会长上月末访问中国,最近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显示,企业对潜在利润感到乐观。

“我们对于实施改革以令外国和本地投资者公平竞争的消息感到鼓舞,”中国美国商会主席Sean Stein周二表示。“但声明无法驱动市场,承诺也不能推动投资。与以往一样,关键在于全面、及时的落实。”

台海局势

李强在台湾问题上重申了中国一贯的口吻,称坚决反对台独。他还表示,“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紧张关系不散。2022年台湾蔡英文与美国国会高层的会晤令中国在台海举行大型军事演练,去年晚些时候习近平与拜登在旧金山会晤后,中美关系才有所缓和。

上周,《环球时报》刊发报道,以南中国海和台海紧张局势为由,称国防预算的预期增长是合理的。

军费开支

中国表示,今年国防开支将增长7.2%,至1.67万亿元,为五年来最大增幅。去年,拜登签署了8860亿美元的国防法案,包括为印太地区的国家融资,来抗衡中国的影响力。

前美国国防部官员、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Drew Thompson表示,国防支出的增幅似乎超过了经济增速,也显示“北京对于外部环境日渐担忧”。他补充道,解放军可能会有“更多资源,对周边国家使用军事胁迫”。

斯坦福大学Freeman Spogli国际研究所的研究员Oriana Skylar Mastro表示,即便资金指向的是人,而非武器或装备,也不会令美国放心。她表示,这是因为人力是军方的“头号限制”,让中国对使用武力态度谨慎。

经济关切

李强承认,实现今年5%左右的预期经济目标“并非易事”,称“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今年经济的走向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刺激措施仍然比较温和,北京方面周二披露了特别国债发行计划,但仍将整体财政赤字维持在去年的3%的目标位。

“如果你是一个考虑投资中国的美国人,关键问题是:消费是不是会反弹?真的很不明朗,”策纬咨询(Trivium China)经济分析师Joseph Peissel表示。

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中国经济学家Duncan Wrigley表示,长期经济结构调整先于短期增长也意味着,“中国今年也可能持续输出通胀的下行”。中国政府对今年通胀的目标是3%,但消费者物价正在经历严重的通缩潮。

尽管中国商品在美国消费者价格中所占比例很小,但这种通胀下降的趋势可能会受到美联储的欢迎。尽管美国通胀顽固,但美联储正在规划降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