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马国主流政治运作似曾相识

这几个月来,马来西亚就宗教领域的课题纷争似乎越演越烈。有人认为,这主要是个别政客蓄意大肆炒作,博取名声,以捞取政治本钱,才会导致紧张的社会气氛。如近日在个别连锁超市被发现售卖印有“真主”字眼的袜子一事,有关商家已郑重道歉,甚至还与供应商被控上法庭。但巫统青年团团长阿克玛硬是咬着这课题不放,还呼吁杯葛有关企业,即便事态演变到在东西马都发生相关超市被投汽油弹的暴力事件,还是不肯收手。

巫青团团长落力、高调捍卫族群权益,在马国政治史上早已有之,还层出不穷。最基本的原因是因为巫统成立的宗旨,即捍卫马来族在全方位的利益,以换取马来族选民的支持。巫青作为血气方刚的巫统政治先锋队,自当敢为人先,挺身而出去高姿态“捍卫”,尤以团长更应该身先士卒。

早在马来西亚成立不久,时任巫青团长哈仑在族群关系相对和睦的大氛围下,即已不断高调炒作族群矛盾课题,被认为至少是间接导致后来的族群冲突事件。当然,在巫统的政治大染缸里,巫青团长如此项庄舞剑,所志在的真正沛公,未必是表面所针对的非马来族群,许多时候其实是巫统里的最高领导层,尤其是党内的一和二把手。

展现团长自身政治魅力与领袖风范,让最高层党要显得相形见绌,好像相对没有落力维护族群利益,也就制造出一种应该尽早被勇往直前的巫青领袖(尤其是团长)取代的政治气势。当然,也有一些是基于外国档案揭秘的说法,当时巫统里老谋深算的二把手想要早日取代一把手,故联手哈仑以及至今仍活跃政坛的政客来引发一些事端,逼使相对温和的一把手引退。无论如何,哈仑的政治野心越来越大,应该是让巫统最高层也觉得成了心腹之患,终于以贪污控状定罪,锒铛入狱,终结了政治生涯。

后来最善于“搞风搞雨”的巫青团长,即为现任首相安华。安华在加入巫统前,已是名气响遍国内外的学生运动领袖以及青年回教领袖。他当时因发动农民反贫穷运动,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无审讯扣留,反而更打响了知名度。与此同时,当时全球回教复兴运动兴起,以建立神权统治为终极政治目标的马国伊斯兰党崛起,与长期执政的巫统有了分庭抗礼的气势。根据马国宪法,马来族的定义之一即为信奉回教,所以在马国主流社会文化理念中,回教徒与马来族可说划上等号。马来族的族群权益与宗教权益,很大程度上是互通的,要争取马来族支持的政党或政客,最好当然都维护这两种千丝万缕的权益,至少也得被视为在维护其中一种。

当时刚上台任相的马哈迪就是看准这一点,对伊斯兰党来个釜底抽薪的政治打击,把普遍看好会加入伊党的安华拉入巫统。在马哈迪加持下,安华在巫统里扶摇直上,不久成为巫青团长。他一方面推动从政府内部到整体社会的宗教化政策,以便巫统得以展现匹配得上伊党的宗教化政治形象,顺应国际上的回教复兴大潮流,争取越来越希望更宗教化的马来族的更大支持。

另一方面,安华也在马哈迪默许下,大事推动独尊一族、一种文化的政治社会议程,引起他族反弹却又碍于强权而无可奈何。后来安华当上副首相,政治态度却又来个大转弯,强调文明对话、族群和睦等,引来马哈迪的猜忌,认为他是在为早日取代自己任相而铺路,后来终于走向两人的政治决裂。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的马哈迪,也选择与势不两立一辈子的伊党合作,一起对抗安华。

接下安华棒子当巫青团长的好几名政客,也都不落人后地纷纷表现出捍卫族群利益的态势,俨然成为一种政治传统。如纳吉、希山慕丁、凯利等,都曾在大会上高举马来短剑,以象征捍卫族群利益的决心。

当下的阿克玛选择炒作这项宗教课题,应该还是有政治算计的。主要是马来族选民已再次展现希望马国社会更宗教化、政治更神权化的心态。这从前年的全国大选里,超过四分之三的马来选民,把票投给伊党或国盟,导致巫统选战成绩一落千丈,就可见一斑。在去年六州州选里,即便如雪兰莪、槟城等相对城市化的州属,伊党选战成绩也不俗,更得以证实。所以,阿克玛以至巫统,就必须趁机摆出强悍的宗教权益捍卫者态势,企图赢回马来族的政治支持。

虽然巫统主席阿末扎希也呼吁适可而止,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他和阿克玛白脸黑脸的政治演出。看来即便是在经济高度不济的大环境下,马国的所谓身份(包含族群与宗教等区分因素)政治运作,还是在如火如荼地上演。

(作者是新加坡国际事务学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