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咏恩:Z世代的现代爱情指南

自20世纪以来,约会文化发生巨大变化,年轻一代开始接受多样化的浪漫关系形式,如“情境关系”、朋友加性伴侣,和非一夫一妻制等。

我和朋友常常觉得,我们父母或年长者对我们约会生活的反应颇为风趣。我们经常会听到他们惊讶地问:“什么?你们在约会,但还没确定关系?怎么这么奇怪?”

正如Z世代(约21岁至27岁)和千禧一代(约28岁至43岁)现在所知道的那样,与我们老一辈相比,浪漫是一件不同的事情。这就引出一个问题。自20世纪初以来,我们对浪漫关系的概念是如何演变的?与前辈相比,Z世代是如何处理浪漫关系的?

在过去,恋爱是一个正式的、涉及家庭的过程,主要关注婚姻的契合度,往往受到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影响。排他性的关系通常仅限于家庭互动或社交活动,没有现代约会的概念。

在1920年代,人们经常被配对在一起。我母亲常常回忆起曾祖父母通过媒人撮合的趣事,每次听到这些我总是忍不住哈哈大笑。曾祖父的要求很简单——他只想确保未来妻子有一口洁白的牙齿。因为当时,女性镶金牙很常见。媒人为了缓解气氛,还给我曾祖母讲了个笑话。幸运的是,我曾祖母笑得灿烂,露出洁白牙齿,顺利通过考验。

我姨婆和姨公的爱情故事始于1950年代。姨公在一次乘船旅行中认识姨婆的哥哥和姐姐。他后来去他们在马六甲的家拜访,但当时他们在澳大利亚,只有我姨婆在家。我姨公一见到她,便一见钟情,开始追求她。他们通常会去电影院约会。我姨婆怀念起和姨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时,笑着回忆道:“有一次我们去看《德古拉》(Dracula)。我当时非常抗拒,但丈夫一直宽慰我,说这不吓人,因为德古拉不是真的。后来他告诉我,那天晚上他根本睡不着,而我却睡得非常香。”

我姨公是马六甲一名高级公务员,必须学习马来语并通过语言能力考试。他问我姨婆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学马来语,她欣然同意。此后,他们每周两次一起去上马来语课。两人恋爱后,于1960年代结婚。

另一位亲戚回忆在1960年代与丈夫约会时,她和丈夫大多数时候是在下班后到她家吃晚餐。周末,他们会去电影院约会,之后一起散步。

我父母是在1990年代的教堂里认识的,他们的约会常常是在东海岸公园散步,晚餐则是在麦当劳。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可能都记得,电话是唯一的沟通方式。这也让他们相处的每一刻显得格外珍贵。由于我外公非常严厉,不允许我母亲打电话,父母只能等到外公睡下后的晚上11时偷偷通话。

每当回忆起那些深夜的电话,母亲总带着一种渴望而又兴奋的微笑,仿佛那是他们之间一场甜蜜的秘密仪式。

更灵活满足情感和身体需求

自21世纪以来,约会文化发生巨大变化,年轻一代开始接受多样化的浪漫关系形式,如“情境关系”(situationship)、朋友加性伴侣,和非一夫一妻制等。这些新的选择让Z世代能够更加灵活地满足情感和生理需求,打破过去以婚姻为最终目的的传统约会模式。

情景关系在Z世代中越来越受欢迎,是有原因的。这类安排跳过传统的从约会到婚姻的路径。许多Z世代不再感受到必须达到同居或订婚等人生里程碑的压力,而是选择更灵活的情境关系。这种关系强调活在当下,避免“接下来该怎么办?”的焦虑和压力。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两年前有一篇特稿指出,情境关系为那些没有明确未来规划的人,提供一种避免“浪费时间”的方式。这种关系强调满足当下需求,而无须承受长期期望和承诺的负担。例如,两名大学四年级学生可能决定约会,但并不打算发展长期关系,因为他们都可能考虑到未来为工作而搬迁。

从米拉·库尼斯和贾斯汀·汀布莱克主演的电影《有好处的朋友》(Friends with Benefits)的概念听起来可能很熟悉。在实践中,安排涉及在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融入性元素,而没有通常与浪漫关系相关的情感承诺。这是一个许多Z世代正在探索的随意设置,反映电影所描绘的悠闲方式。

非一夫一妻制为传统的排他性关系提供另一种选择。在一夫一妻制中,伴侣只对彼此承诺,而非一夫一妻制则允许多个浪漫或性伴侣共存。这种方式赋予更多灵活性,让个人在不受传统关系框架约束的情况下,自由探索不同的情感和身体联系。

对婚姻恋爱方式与前人不同的原因

Z世代对婚姻和恋爱方式的探索,与前几代人有很大不同,这背后有几个深刻原因。

首先,个人幸福感和自我实现成为Z世代的核心价值观。与前几代人把婚姻和组建家庭,视为生活的重要里程碑不同,Z世代更加重视个人成长、事业成功以及探索新的生活方式。传统婚姻观念和线性恋爱模式,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此外,新加坡经济稳定,为Z世代提供更多的自由和机会。相比于前辈面临的经济压力,Z世代不再须要像过去那样急于成家立业,而是可以专注于追求个人需求和兴趣。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当下需求和价值观相一致的关系模式,而不是简单遵循社会期望。这种转变体现Z世代对自我实现和个性表达的重视,也反映社会环境对他们选择的包容性。

西方媒体和技术对约会趋势也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像《有好处的朋友》这样的电影,将随意关系的概念变得更加常见和被接受。同时,Tinder、Bumble和Hinge等约会应用,使结识新朋友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这些平台通过提供丰富的选择,扩展约会的可能性,但也使得约会体验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与不同世代的人的交谈,揭示约会方式的变化。我的荷兰朋友亚历山德拉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约会过,现在仍活跃于约会圈,她分享道:“我觉得约会应用与我们过去认识人的方式非常不同。在70年代到90年代,我没有手机。我们有电脑,但几乎没有用来浏览互联网。如果你想认识新朋友,你必须走出去。你必须上街、参加节日、参加运动或爱好活动。如今,你可以只待在家里,打开社交媒体,联系你认识或可能不认识的朋友。这一切变化太大了。我们当时对最新的潮流没有任何了解,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穿着或打扮。今天这一切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观察到人们现在主动在互联网上与陌生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真的很奇怪。这与我20多岁时的情况大相径庭。我真的觉得这是件不好的事。”

我另外一位朋友建荣,现在20多岁,在Bumble上遇到他的伴侣。他说:“虽然约会应用提供许多选择,但明确意图和愿望很重要。坦诚相待有助于避免误解,使约会过程更加顺利。”

审视Z世代的约会方式,可以发现他们的关系、风格,正在向更灵活、更多样的方向转变。从情境到非一夫一妻制,今天的约会场景反映人们态度和优先事项的变化。了解这些趋势,可以洞察现代浪漫是如何演变的。

当我们深入探讨Z世代处理浪漫关系的不同方式时,须注意这些现代做法与前几代的差异。传统约会多遵循明确的里程碑和社会期望,而当代年轻人正通过更个性化和灵活的方式重新定义关系。这一变化不仅展现现代关系的多样性,也反映影响年轻人建立联系与承诺的广泛文化转变。

亲爱的长辈,下次当你听到Z世代谈论他们在约会世界中的经历时,希望能对这些新动态有更清晰的了解。

作者是本地网络媒体平台实习生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