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选投票日一天天逼近,政坛上的攻伐、爆料、乃至腥膻色故事也如期而至。新年的第二天(1月2日),疑似民进党籍人物罗致政的不雅私密影片外流,在台湾手机Line群组广传。

罗致政当晚公开否认自己是影片男主角,指控影片是深伪造假,为境外网军介选操作。罗致政竞选连任立法委员,这场涉私德的罗生门是否会冲击他的选情仍未可知,但是民进党籍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已亲上火线,直指“中国介选无所不用其极”,号召民众“中国支持谁就绝对不能让这个人当选”,以此粉粹“中国介选”。

对此,蓝营人士立即质疑,还没有调查怎么知道就是大陆介 选?再者,北京若要介选何必挑选名气不高的罗致政,直接针对赖清德本人不是更有效吗?

事实上,在过去半年左右的竞选时期,“中国介选”疑云在台湾始终挥之不去,此刻被联系到绿营政治人物的丑闻也不让人意外。不论是否有大陆因素介入,“介选”是绿营一方转移焦点的便捷工具。与此同时,国际媒体也相当关注这个议题。

路透社在2023年岁末发出独家报道,引述台湾安全部门人士称,大陆官员施压台湾乐团五月天配合大陆对台宣传,以交换大陆放过追究五月天涉嫌“假唱”的问题。12月底,《经济学人》杂志也发文,写到台北第一女中教师区桂芝猛烈批评台湾教改“去中国化”,删减了多篇文言文的事件。这个话题在大陆社媒上有大量讨论,《经济学人》文章的标题称:“中国为了影响台湾选举而对一场争议火上浇油”。

与北京关系紧张的台湾执政党民进党对介选话题也高度敏感。外长吴钊燮在本星期天的《经济学人》上撰文,引述大陆军机飞越台海中线、北京宣布中止对台12项产品的关税减让,来说明大陆公然试图影响台湾选举。他也指责北京通过假新闻网站、假民调、假社媒账号,邀请台湾里长参访等手段介选,并表示台湾将公开分析报告,让其他民主政体在学习“应对恶意专制政权的影响”时少走冤枉路。

上述例子是否都是大陆介选呢?显然,北京对台进行军事与贸易施压,以此影响民进党的选情,介选是明摆着的。但其他案例要具体分析,比如五月天事件,大陆有没有企图操作?不能完全排除,但也还未见足够证据以下结论。

换个位置看问题,只有北京在介选吗?美国不也高度关注台湾选举,并且以美国的方式去施加影响吗?

比如,历次台湾选举前,主要两党的候选人按惯例都要到美国去“面试”。现任蔡英文上任前,就曾在2011年和2015年访美,其中2011年第一次“面试”被公认为没有过关,因为美国高级官员当时以匿名方式通过《金融时报》放话,蔡英文让美国官员明显怀疑她是否有意愿和能力维持台海稳定。

美国的“保留票”,对台湾选民也许不会有直接影响,却足以影响蔡英文在民进党内的人气和各派系对她的支持。2012年大选,蔡英文败给了寻求连任的马英九。不过,她没有被击倒,在2015年再次赴美、2016年参选时成功登顶。这时的蔡英文,已经让美国放心她会照顾到美国在两岸问题上的关切,不会制造意外将美国卷入台海冲突,在其他问题如军购的配合度,也能让美国满意。

今年的选举前,三党的总统候选人赖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也分别在去年8月、9月和10月访美。 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去年也三度访台,目的相信就包括“考察”这三人。但是,很少人说美国“介选”。

这或许与“介选”的定义有关。美国的介入方式是“上位法”,许多台湾人不觉得有问题,且得到台湾政治人物的主动配合,因为谁都需要美国的支持,都不能承受与美国关系不好;反之和大陆关系正面,对台湾政治人物来说既是加分项又是扣分项。过去几年里,台湾民意因多种原因对大陆观感下滑,扣分的成分还多一些。对比下,若大陆真是通过接待里长旅游来介选,那只凸显出在对台影响力的竞赛中,大陆的弱势。

台湾里长以极低团费赴陆旅游,是否涉嫌被“统战”?这确实有争议性,但也行之有年。民进党在选前将之定位为“中国介选”并启动司法手段调查,既是为打击国民党选情,也在于消减台湾民间的亲陆选项。民进党的理念本来就有“台独”色彩,若它蝉联执政,两岸关系势必更对立,但那也是台湾民意选择的结果。

然而,“中国介选”的定义不断扩大,有关话题不断翻炒的方式也是有成本。一方面,民进党以此作与对手竞争的手段,将一再加剧两岸敌意,到难以回头。另一方面,国际媒体报道往往低估两岸关系的敏感性,形塑两岸是“两国”、“民主对垒专制”的概念。如果这些简单的道德评判标准在世界范围不断传播,那除非美国决心诱战,希望通过引发台海战争来阻断中国大陆崛起,否则就会眼看两岸爆发一场大家都不乐见,而美国与西方国家又不得不卷入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