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底,台湾国防部公布获选制造军用级无人机的民间厂商名单,长荣航太、智飞科技、神通资讯科技和中光电智能机器人四家公司分别在总共六款机型得标,总值近70亿新台币(约2.13 亿美元)。这是台湾军方首度向民间发出“军用商规”无人机标案,从召开招标说明会到决标,历时近两年。
预计2025年到2028年间,将会有3000多架民间制造的军规无人机进入部队服役。
台湾现有的军工产业,没办法撑起短时间内所需的大量产能。2022年9月,在俄乌战争爆发半年多后,台湾国防部、经济部等政府部门召开无人机招商说明会,现场来了上百名业者。当局透露的讯号是:我们要更快、要更多。
乌俄战争的教训与“红色供应链”隐忧
俄罗斯2022年入侵乌克兰,仿佛一记警钟,敲响了台湾对无人机的重视,需要提高独立且大量生产无人机的能力。
每两年发行一次的《国防报告书》是了解台湾国防政策的重要窗口,2023年最新版本写到:“借镜俄乌战争不对称作战启示,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寻求适宜之建军项目与战备整备。” 查阅12年来的《国防报告书》,发现最新版提及“无人机”的篇幅较以往明显增多。
“战略上的改变,让无人机产业变成政府的重大策略性产业,而且是一个国防军工信赖产业。”亚洲无人机AI创新应用研发中心主任江振玮对说。
十多年来, 台湾无人机厂商大多是小规模公司,大多是提供无人机应用服务,当时使用的无人机,或多或少使用中国制零件,由台湾完全独立开发制造的机种不多。
今年3月27日,国防部采购室主任赵亚平在立法院针对国防无人机运用现况做报告,表示“军用商规”无人机,“百分之百禁止(中国大陆)制品”,不只是飞行控制系统、通讯设备等重要零件要“去红”,而是(整个产业链)全面禁止。
“无人机有资安、飞安跟国安的问题,特别是资安。所以你不能用很多中国的重要零件,不然有可能飞上来就被控制了,”江振玮说。他说台湾军用无人机供应链必须“去中国化”。
在乌俄战争中,就曾传出中国的大疆透过自家开发的“航空镜”技术(AeroScope),限制乌军操作无人机,或曝光使用大疆无人机的乌军位置。虽然大疆否认动手脚,称操作异常是电力或网路讯号问题,但仍无法消除长久以来对其疑虑。
军民携手追赶产能
从前台湾无人机产业市场小、产值不高,以提供农药喷洒、设备巡检、空拍测绘等商用服务为主。因为提供各种结合物联网、AI技术的服务,许多被视为新创产业。
许多无人机公司是规模少于100人的中小企业,甚至是五人以下的微型企业。不只独立制造无人机的能力有限,更和“军用”搭不上边。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在台湾,属于“军火”的攻击性武器一直以来都是由军方系统的中山科学研究院(中科院)主导研发,军备局或少数军工厂商负责制造。在向民间开放采购之前,军方的无人机来自中科院或国外军购,目前在军队服役的无人机都由中科院研制,十几年来,投入使用的只有数百架——其中包含小型“红雀”、中型“锐鸢”等四款。
而另外四款包含大型“腾云”无人机则在研发阶段。向美国采购的四架MQ-9B大型无人机,其中2架将于2026年交货。
路透社2023年报导,台湾军用无人机有“数百架”,而海峡对岸的解放军,则有50款机型,推估数量数以万计,凸显台两岸军队数量和军工产业规模的巨大落差。
为了快速组建无人机队,台湾国防部向民营厂商开出“使用民间技术生产军用规格”的“军用商规”无人机标案。
全尺寸配置军火的军用无人机,由中科院持续研发;尺寸较小可在专业领域使用,也可进一步军用的“军用商规”,则由民间厂商制造。目前向民间制造公司招标的六款“军用商规”无人机,尺寸属于微型或中小型,不适合携带炸药或其他武器,而多用于侦查、监视。从部分厂商公布的样机可以看到,螺旋桨折叠后的大小可以收进背包,方便携带。
政府投入资金促“产业升级”
2022年“亚洲无人机AI创新应用研发中心”在台湾南部的农业大县嘉义县落成启用,当时的蔡英文宣吿“无人机国家队”成军。
图像来源,Office of the President, ROC (Taiwan)
亚创中心号召以往分散全台的无人机厂商进驻,提供30公顷的试飞空域。教育部的无人机产业人才培育计划投入9000万新台币(约288万美元)补助虎尾科技大学在亚创园区设立先进设备实验室。“军用商规”无人机标案则是由国防部、经济部、国科会等跨部会合作。
今年9月,国家发展委员会在行政院院会报告“五大信赖产业推动方案”,分别为:半导体、人工智慧、军工、安控、次世代通讯。其中军工的重点之一是无人机,以军事及商用发展为主,预计到2028年,无人机产值成长10倍,达到300亿元。
“以前我们是默默无名的产业,到现在变成是政府前五大重要产业。”雷虎科技1979年以制造遥控模型飞机起家,在雷虎服务十多年的苏圣杰见证了无人机产业的转变。雷虎科技在这次的“军用商规”没有得标,但苏圣杰说,台湾公司在“国际非红供应链”寻找机会仍大有可为。
国际“非红”供应链商机
目前民众玩空拍的“消费型无人机”市场,中国的大疆独霸全球,占了超过70%。台湾厂商可以抢进的市场,是需要大量研发制造成本的特殊规格“商用型无人机”。
台湾工研院产科国际所2023年统计,商用型无人机全球前五大制造商,中国的大疆排名全球第一,第四、第五也是中国公司,法国、美国分别排第二、第三。
像世界各国一样,以往台湾也使用“便宜、好用”的中国大陆制无人机;2020年底,台湾民进党籍立委何欣纯指出,各政府部门、各部会使用的726台无人机中,中国大陆制的比例占七成多。当时的行政院长苏贞昌回应,将尽速盘点,淘汰资安、国安有疑虑的无人机。
2017年美国陆军宣布停用大疆无人机,因为这些产品可能存在“网路安全性漏洞”。。华府更进一步将大疆视为中国军工企业。2023年的《国防授权法》更严格管理外国制无人载具,关键零组件必须排除中国、俄罗斯、伊朗和北韩的产品。
美国政府逐步收紧对大疆的限制,让其它不使用中国零件的“非红供应链”台湾公司看见商机。
2023年开始,由台湾中强光电旗下“中光电智能机器人”代工制造的无人机,出货至美国德州、加州……等地的警察、消防部门,取代过去执行巡检任务的大疆无人机。中光电表示已出货3000架。
“把你的产品的零组件打开,没有红色供应链你才能进得去,”亚创中心主任江振玮说,“那这两个(外部军用、商用)就进不去,市场就是我们的”。
台湾制造商的优劣势
“以前还没有‘红色’供应链问题的时候,其实满多材料是从中国大陆来的。”雷虎科技总经理苏圣杰表示,在2022年之前,因为中国制马达比台制马达便宜好几倍,各国厂商都频繁和中国下单。
经纬航太总经理罗正方解释说,从前全世界的无人机零件,高度仰赖以深圳为中心的4000多家厂商,台制无人机的电池、桨叶、马达,多来自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
他举例说,以往陆军2公斤级无人机是大疆的,军用全面封杀大疆后,台湾厂商想自制,却发现重新打造一颗马达的工程浩大。他穿针引线让学界、业界整合开发,花费6个月才打造出百分百台湾制造的马达。
雷虎科技今年10月刚在美国陆军协会“AUSA军工展”亮相的一次性自杀式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载具,苏圣杰对介绍:“便宜FPV无人机,以前超过80%,甚至100%都是中国制的,现在我们经过这两年的努力,已经有自己台湾制造的版本。”
图像来源,Thunder Tiger Corp.
“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因为市场小,所以民间没有人要投入这一块,”具有军工制造经验,目前担任虎尾科技大学飞机工程系助理教授的王正贤向解释,台湾制造无人机的技术不比外部差,但碍于市场规模小,厂商不想赔本开发。
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安所政策分析员陈彦廷分析,台湾厂商有能力生产90%的无人机零组件,但目前台湾还没办法做到的关键零件是光电球(相机云台),这是无人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装上结合光学镜头、热感应器,搭配云台支架保持拍摄稳定,无人机就像有了眼睛。
有了这组“眼睛”,无人机才能执行夜间拍摄、测量距离……等任务。台湾不乏制造镜头、晶片的厉害厂商,但执行拍摄的影像控制系统,主要还是来自以色列。
台湾拥有先进的资讯与通信科技产业,可以研发制造无人机需要的飞行控制晶片、微处理晶片、影像处理晶片等。苏圣杰认为,良好的通讯技术加上“资安保护”的好名声,是外国客户选择台厂商的原因之一。
曾任美国飞机制造商和国防承包商麦道航太(McDonnell Douglas)驻台代表的廖宏祥认为,台湾过去的强项是代工生产,但“系统整合”有待加强:如何在一台无人机上将硬体、软体结合起来,让它飞得稳、能够执行指定任务,就是系统整合必须发挥之处。
罗正方对透露,台湾部分实力坚强的大厂,担心在大陆投资的工厂受影响而婉拒加入“无人机国家队”,有些厂商则是不想在台面上和“台湾国防”扯上关系,有些人虽然接美国、台湾的订单,却选择保持低调:“在水面下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冰山,整个(供应链)板块都在移动。”
还有不愿具名的厂商表示,国防部开出的标案“规格订得太硬”,白纸黑字要求滞空作业时间、特定的光电红外线……等功能,但又不更具体说明在战场上有哪些应用情境,业者只能一项一项按照军方开出的规格,量身打造符合文件需求的特制无人机。未来这些高价的特制款无人机,能否获得台湾军方以外的买家青睐,也是未知数。
国家安全研究所政策分析员陈柏宏向媒体指出,理想中的“军用商规”,应该是政府先了解目前市场现货有哪些功能、哪些机种,使用方根据任务需求直接购买现货,“但现在军方提出的规格是超过现货的东西,厂商他们没有办法使用现有的产品交货,就要重新设计。”导致开发时间和成本大幅上升。
廖宏祥认为,台湾迫切需要类似于美国“国防创新单位”(Defense Innovation Unit,简称 DIU)的组织,让拥有技术的厂商和开出需求的军方快速对接,加速商业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在国家安全的应用。
台湾国防部今年已预告将仿效美国DIU,成立“先进国防科技小组”,已编列2025年赴美考察预算。
陈彦廷则担心国防部对这上千架无人机的作战规划仍欠完善——训练频率?使用情境?部队中操作手如何培养与训练?在战场上的功能为何?廖宏祥也表达类似担忧,认为目前军方公开的资讯,仍无法得知军方的规划蓝图。
媒体对此向国防部查询获书面回应称,各军种的“军用商规”无人机使用寿期5年,主要部署于陆海空军的营、连级部队,执行敌情侦搜与目标获得。国防部表示,部分资讯是由于涉及机密无法公开,否认“没有清晰规划”的说法。
“军用商规”,国际市场敲门砖?
军方开出的3000多架订单,对厂商来说,不一定能赚到钱。
图像来源,媒体
拿下“监侦型”与“微型”无人机两标案,共3037架,总金额约22亿新台币的中光电对表示,22亿(约6.82亿美金)听起来是一笔巨款,但是“对我们来讲,整体利润其实并不太高。”中光电透露,若加上前期开发成本及后续人员训练费用,“甚至可能自己要补贴一些。 ”
中光电既有的生产线,一年产出5000架都没问题,国防部订单的主要交机时间,预计在2025年。中光电表示,国防部订单对于产线的稳定运作及产业升级,仍起到很大的帮助。
不管是得标的中光电,或是本次未得标的雷虎,都明确表示未来会持续专攻“专业型商用无人机”,而非抢占大疆在消费娱乐型无人机的市场。
“现在这些小公司们,都已经有大金主进去了。”江振玮透露,看好未来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已经有数家年营收破千亿新台币的电子制造商投资无人机公司,同样担心中国反应,这些“大金主”们相对低调。
苏圣杰指出,以供货量来看,台湾的需求是几百、几千架,国外需求是一年数以百万计,“你知道市场最终在哪里。”但他认为,透过台湾国防部的军用认证,更能有底气向潜在客户证明自家产品的性能,以及商用最重视的资安保护。
“国内‘军用商规’只是‘点火’,让大家开始做这件事情,”中光电表示,“要期望你的公司真的能够有比较健康的营运发展,还是冀望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