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12月制造业PMI优于预期 专家:调查企业偏向南方中小企业 或无法反映全局

财新星期二(1月2日)公布最新中国制造业活动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较11月微升0.1个点,不仅创去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还优于分析师预期。

不过,财新的数据与中国官方两天前发布的数据形成对比。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月制造业活动萎缩至半年最低水平。

受访专家分析,财新调查的企业更多偏向中国南方地区的中小企业,可能无法反映全局,官方发布的最新制造业PMI数据则可能更贴近实际情况。

衡量中国制造业活动的财新制造业PMI,在去年12月升至50.8,11月为50.7,分别高于彭博社、路透社调查预期的50.3、50.4。这表明承压的中国制造业在持续面对需求疲软、房地产危机、地缘政治紧张等多重不利因素之际,保持扩张趋势。

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31日发布的数据则显示,12月制造业PMI为49,较11月下降0.4个点,连续三个月收缩,创近六个月新低,显露经济增长疲软迹象。

PMI调查为每月的中国经济动向提供最早信息。由于财新与官方的调查覆盖不同的样本规模、地理位置和企业类型,两项数据之间可能出现差异。

彭博社引述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林紫琼分析,这仍表明中国制造业还处于脆弱的复苏之中,财新的调查可能显示中小企业表现略优于纳入官方调查的企业。

华侨银行大中华地区研究主管谢栋铭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研判,官方12月底发布的最新PMI数据可能更贴近实际情况。他分析,中国经济目前面对比较大的挑战,是有效需求不强,导致供需出现一定失衡;目前中国的通缩压力也比原来大一些,这项风险将是今年中国经济的主要挑战之一。

另一方面,财新最新数据显示企业对2024年前景信心依旧疲弱,陆港股市星期二也未能迎来开门红,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挫多达1.8%,沪深300指数下跌1.1%。这也为中国央行最早在1月份降息提供更多理由。

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星期二在《人民日报》撰文说,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为实现“进”创造有利条件。

谢栋铭指出,官方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不断发出积极信号,但效果持续不佳,市场仍在等待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出台,包括大规模刺激、降息等,从真正意义上稳定预期。

他认为,中国央行目前还有降息的空间,但付诸行动的概率可能只有50%,原因是中国领导层尚未针对通缩风险明显表态,并可能继续以偏谨慎的态度应对问题。“如果比较担心通缩,那当然降息是一个比较好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