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安全部披露案例,有在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在社交媒体上泄露身份后,被境外间谍策反。
根据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五(6月14日)发布文章说,当前各类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凭借其即时性的沟通优势,成为人人必备的网络应用产品。同时,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也在其中不断地寻找目标,试图“猎取”用户手中的秘密。
文章说,今年4月15日发布的《创新引领·国安砺剑》“十大公民举报案例”专题展播中,就公布了一起犯罪嫌疑人赵某因为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泄露自己涉密人员身份,而遭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攀拉策反的典型案例。
案例显示,在某涉密单位工作的赵某,喜欢在办公场所自拍并上传至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还时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其中一网民对赵某的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经常打探其具体工作内容,并表示可出大价钱购买赵某单位的内部资料,并提出最好能够提供涉密材料。
赵某虽然已经意识到对方可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但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还是越过红线,出卖了大量单位内部涉密文件。赵某目前已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
文章指出,随着网络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窃密也愈发猖獗。
文章说,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往往会潜伏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暗处,从广大网友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发布的文字、照片、视频等信息中,分析寻找中国涉密接密人员,并伺机展开“猎密行动”。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发现目标后,可能会通过加好友攀拉关系、表示对相关工作内容的浓厚兴趣、开展研究合作、提供高收入“兼职”等方式,伪装其真实身份和意图,与中国相关人员建立联系。
在初步建立信任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会采取金钱拉拢、诱蚀腐化等各种方式开展情报窃密,甚至会卸下伪装,以威胁警告等粗暴方式逼迫对象就范,以达到其窃密目的。
文章最后列出几项防范措施,包括谨记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与匿名性,时刻保持必要的警惕心与防范心;不要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传播涉密工作场所的环境设施,显露本人证件、制服等表明工作身份物品,不要“打卡”标记涉密场所地理位置;不要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备注涉密工作人员的单位、职务等信息,严禁上传、存储涉密信息;不要向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认识的陌生网友透露自己的涉密接密人员身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