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百亿哪吒撬动票房 风火烧旺动画热潮

中国春节档票房冠军、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上映不到20天,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势如破竹,接连刷新多项影史纪录,也让中国动画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部电影的爆火是偶然还是必然?中国动画是否足以同好莱坞抗衡?走向国际市场的“哪吒”,还能延续国内的成功吗?

新年伊始,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一位年仅三岁的“百亿影帝”——系列动画电影《哪吒》的男主角哪吒。

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斩获50亿3500万元(人民币,下同,9亿3000万新元)票房之后,时隔六年问世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在今年中国春节档电影市场“高开疯走”,上映七天票房就突破50亿元大关,并在2月6日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

在全球电影票房榜上,《哪吒2》的排名也在不断攀升。截至2月15日,电影总票房已突破110亿元,在全球票房榜上排名第11位,并超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冠军。电影票务平台对《哪吒2》的票房预测已超过160亿元。

动画从业者鼻血洋告诉《联合早报》,《哪吒2》上映前,很多业内朋友预估票房不及第一部。“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好,电影行情低迷,大家觉得票房20亿就差不多了,没想到它超越了所有人预期。”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艾胜英教授认为,《哪吒2》的爆火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规律,“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的爆款”。

艾胜英受访时分析,《哪吒1》的成功建立起观众对角色的认可,让他们对第二部有所期待。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剧情既有想象力,也有巧妙反转,还很好地融合特效动作场面;加上各个角色都塑造得很丰满,能满足不同年龄观众的观影需求,适合一家人在春节档观看。

此外,这个改编自神话“哪吒闹海”的故事,又赋予主角哪吒反传统的“熊孩子”造型,兼具民族性、时代性和话题性,很快吸引网民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带动电影迅速出圈。

新华社引述票务平台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介绍,《哪吒2》的30岁至39岁观众占比突出,多人结伴观影比例明显高于春节档其他影片,有大量家长带着孩子共同观影。

2月12日,辽宁沈阳民众在《哪吒2》电影海报展板前打卡拍照。(中新社)

138动画公司共同完成 “全行业托举”《哪吒2》

中国电影票房在2024年重挫23%。《哪吒2》的爆红为陷入低谷的中国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也让中国动画行业成为舆论焦点。

与六年前的《哪吒1》相比,《哪吒2》在制作上全面升级:第二部的角色数量有300多个,是第一部的三倍。全片有2400多个镜头,其中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比第一部全片镜头还多。

《哪吒》导演饺子向媒体披露,起初想找国际顶尖团队来完成《哪吒2》中的重点镜头,但效果并不理想。最后这些镜头是由中国138家动画公司共同完成,被视为“全行业托举”的成果,以及中国动画电影具备世界级工业化程度的标志。

在饺子的《哪吒》横空出世前,上一个被中国民众熟知的动画版“哪吒”,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年出品的《哪吒闹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不少中国动画作品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但人工制作难以稳定产出、打开市场规模。

2006年,中国政府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中国动漫启动产业化进程。短短四年后,中国就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截至去年,中国动画总产值已突破2200亿元,年播作品超过200部。

2月12日元宵节晚上,四川成都天府双塔外墙打出《哪吒2》两名主角形象,庆祝电影票房突破95亿元人民币。(法新社)

前期策划及创作人才稀缺

艾胜英说,中国动画现阶段产能发展相对稳定,并形成以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的区域产业集群,建立起较为统一的影视制作流程。中国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逐步增长,也为原创动画内容提供更充裕的生存土壤。

不过他同时指出,虽然中国业者很早就开始承接海外动画公司的外包工作,但和原创文化产品缺少关联。目前中国动画更多依靠产能,打造精品知识产权(IP)的成本较高,作品类型同质化较为严重。

动画制作大致可分为前期和中后期制作等环节,前期主要集中在内容策划、故事、美术设定、分镜故事板等,中后期主要是生产制作环节,包括建模、绑定、动画、特效、灯光渲染等。 “产业需要各个环节的梯队人才。在(中后期)生产制作这个环节,中国有充足人才储备;更稀缺的是懂得制作的策划、创作人才,所以《哪吒》这样的作品仍不多见。” 此外,由于多数动画公司业务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版权和研发业务竞争力较低。成本高、效益低的工作,令从业人员面对较大压力,职业周期相对国外更短。

鼻血洋2013年从大学动画专业毕业后,也在北京的原创动画公司工作过一年,他直言那段时间“过得有点惨”。过后他便转换跑道,为企业和品牌制作商业动画。

几年前,鼻血洋开设的动画工作室Bx-Planet应视频平台Bilibili邀请,制作了一部原创动画短片《双面》。这部影片入围多个国际动画电影奖项,却让鼻血洋坚定了“不做原创动画”的决心。

他说,这部11分钟的短片做了整整一年半,花费260多万元,也为此放弃了不少商业订单。制作过程中还做出多次妥协和退让。“现在的创作氛围还不是百花齐放,话语权并不在创作者手里。这个大环境不会因为一部电影爆火就改变。”

Bx-Planet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短片《双面》海报(受访者提供)

过去一年上映的多部中国动画电影票房都低于预期,就连在影评网站“豆瓣”上和《哪吒》同为8.5分的《雄狮少年2》,票房也仅有第一部的三分之一,还陷入人物形象“辱华”的舆论争议。“中国动画到底是作品不行,还是观众不行”的讨论持续发酵。

艾胜英乐观地认为,《哪吒2》五年磨一剑后大获成功,预示着中国电影观众代际正在发生变化,更年轻、更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的观众正成为主体。这可能会让投资方更有信心,也为创作团队争取打磨精品的空间,“这在当下浮躁的市场里,是非常有意义的”。

鼻血洋也坦言,《哪吒2》不会为行业带来立竿见影的转变,但它的成功无疑会让更多同行看到希望,也可能令资方更重视动画作品的价值。“不管怎么说,一部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大导演加持的动画电影成为了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还是令人振奋。”

哪吒踏出中国“闹海” 能否打破文化隔阂待观察

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后,《哪吒2》正在开启全球发行之路。电影本周起在北美和澳洲等地区上映,预计也将登陆东南亚市场。

《哪吒2》海外发行方华人影业透露,目前在北美地区排片总数已突破700间影院,仅预售票房就超越了近20年华语片首周末票房。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影片还斩获近20年华语片在当地的点映票房冠军。《哪吒2》2月10日在悉尼试点上映时,几乎所有场次都爆满,悉尼影院已开始大幅增加排片。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看完《哪吒2》后发微博感慨:“中国人仰望《功夫熊猫》那些好莱坞动画片并啧啧称奇的时代结束了。”

《哪吒2》电影周边手办等文创产品随着电影爆火热卖,部分线下商家出现缺货现象。(中新社)

不过,在中国大火的电影出海后反响平平的现象并不少见。以2023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为例,这部在中国大陆票房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科幻电影,海外总票房还不到1000万美元(1350万新元)。

海外观众以当地华人为主

与《西游记》等热门IP相比,以《封神演义》为蓝本的哪吒,对西方观众来说较为陌生。据媒体观察,海外点映场观众以当地华人为主。

影评人周黎明撰文指出,在北美市场,中国影片跟印度影片一样,基本上只是吸引本民族观众。如果《哪吒2》想要取得《卧虎藏龙》那样的海外票房,则须要破圈。“这就有点像让中国影迷爱上《星球大战》,有一道看不见的文化鸿沟。”

《哪吒2》联合导演戈弋也坦承,尽管影片的视觉特效与叙事张力备受认可,但西方观众对中国传统神话符号如“太乙真人”的认知隔阂仍是障碍。欧美观众能否看懂或理解角色感受,要看最终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徐剑受访时认为,IP知名度并不会阻碍《哪吒2》的海外传播。他以去年火爆全球的中国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为例指出,以孙悟空IP打造的产品很多,这款游戏受海外玩家喜爱,本质上还是因为游戏品质出众。

“对中国观众来说,《哪吒2》里也有很多知名度不高的角色,例如申公豹、太乙真人等。但这些角色因为塑造得鲜明、丰满,都能引起观众共鸣。同理,西方观众并不须要了解哪吒是谁,也能被这个故事打动。”

另一方面,中国观众则在猜测,美国观众是否会察觉到《哪吒2》中一些被网民解读为“讽刺美国霸权主义”的画面和台词。例如,反派所在的“玉虚宫”被指影射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炼丹炉上的花纹像美元符号“$”,“仙人绿牌”形似美国绿卡等。

不过,上海白领吴淼淼受访时对此并不担心。“美国电影里也经常‘自黑’白宫,美国观众应该早就习以为常了。没准在中国电影里发现有这方面的隐喻,他们还会更有惊喜和共鸣。”

周边商品红火 “哪吒故里”成热点

大年初四(2月1日),回福建老家过年的建筑师柳恒想到电影院去看《哪吒2》,却发现这个三线城市的电影院里,《哪吒2》几乎场场爆满。她最后在市郊一家电影院,坐在靠边的座位看完了电影。

回到工作地北京后,柳恒特地到杜比影院里又看了一遍《哪吒2》。她告诉《联合早报》,二刷时发现很多第一次观看时漏掉的细节。“我还打算和同事去三刷,再享受一次视觉盛宴。”

春节期间上映的《哪吒2》,成为比看春晚更火爆的社交活动,撬动三四线城市的影院消费。在影院外,《哪吒2》电影周边商品供不应求,多个城市还以“哪吒”为卖点吸引游客观光打卡。

《哪吒2》上映后,中国各大联名品牌纷纷推出电影联名商品,从儿童牛奶到新能源车广告,都有哪吒形象现身,其中最大赢家则是盲盒品牌泡泡玛特。泡泡玛特生产的《哪吒2》系列盲盒,上架两天就全网售罄,目前销售额已超过5000万元,预售期已经排到今年6月底。原价69元的盲盒,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被炒到200元至300元不等。

与此同时,社媒小红书上已有近3000万篇与“哪吒游”相关的贴文。天津、四川宜宾和安徽蚌埠等地纷纷认领“哪吒故里”,希望接住这波流量。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世代流传“哪吒闹海”的传说,街头巷尾经常可见“哪吒”元素。《哪吒2》热映后,这个千年古城迎来大批游客打卡。(中新社)

学者:可借鉴西方经验 打造中国神话IP生态

中新社引述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吕朝凤分析指出,越是热度急剧上升,越须要“冷思考”。比如“哪吒热”,应深挖哪吒文化价值、避免同质化,加速构建品牌开发、内容制作、衍生品运营的完整产业链,将短期流量变成长期文旅竞争力。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徐剑则认为,中国的影视IP营销已日趋成熟,但在把IP孵化运营方面,还应该向好莱坞学习。“漫威系列为什么能红几十年?迪士尼乐园为什么从不缺游客?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徐剑指出,和西方神话相比,中国神话历史更悠久,内容更丰富。虽然近年来相关IP影视作品频出,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传播体系和产业生态圈。《哪吒2》的破圈,可以成为打造中国神话IP生态的契机。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