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与民营企业家星期一(2月17日)座谈,受邀名单和排位都指向一个特点,硬核科企浓度高。

除外界热议的第一排座位名单外,《南方都市报》从央视画面、地方媒体和企业官网消息整理出较完整的名单显示,有20个城市的31家民企负责人与会,涵盖通信、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农牧等多个领域。不论是传统或新兴企业,共同点是在发展与转型过程中,不断注入科技能量。

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坐到首排C位,也是第一个民企发言者。华为顶着被美国制裁和部分西方国家遏制的压力突围,又经历孟晚舟被捕事件,被部分中国舆论形容为,挺起民族企业的脊梁。

官方的座位安排,无形中为这场高规格座谈定下坐标:中共领导人与头部民企代表握手互动,已超越合力拉动经济、创造就业的范畴,面对美国全方位遏制,中共迫切需要民企挑起科技创新大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和“80后”企业家梁文锋带来的冲击波,和“90后”企业家王兴兴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在春晚上惊艳一舞,都再再证明了,科技创新要靠民间自由生长,而非政府直接帮扶。

科技自立自强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在官方论述中,它直接牵动国家安全。

官方领导人在2014年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就包含科技安全。2021年《求是》杂志发官方领导人文章写道,“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官方领导人在前述同一文章中也强调,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提高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在科技作为中美战略竞争主战场的大背景下,如果说掌控核心技术是被动防守,那制定科技规则就是积极进攻。

官方媒体没有报道民企代表的讲话内容。根据网上流传的摘要,任正非呼吁,民营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与全球化布局,以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挑战。

他强调,未来五年是中国科技产业的生死窗口期,民企必须成为全球技术规则的制定者,并称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对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贡献。

要参与全球技术规则的制定,就得先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业革命以来,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掌握国际标准的制定权。

《环球》杂志2023年刊发的文章称,现有国际标准中90%以上,都是西方国家提出和主导。它们凭借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掌握几乎所有领域的话语权。英国《经济学人》去年10月刊发的文章则称,中国在制定国际规则这一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引发西方和中国的“标准之争”。

在通讯领域,中美力争5G霸主。美国以非法搜集信息、危害国安等为由,多方面遏制华为,包括特朗普在首个任期内,限制华为购买使用美国设备和软件制造或设计的晶片,以及劝阻盟友将华为纳入5G网络合同。华为近年来转向大量在全球南方国家建设基台,试图强势主导全球5G发展,以跟美国分庭抗礼。

无独有偶,在中国民企座谈会举行的一个月前,特朗普就职典礼也有多位美国科技巨头捧场。脸书的扎克伯格、谷歌的皮查、苹果的库克和OpenAI的奥特曼都出席,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还挤入核心圈,成了特朗普“哥们儿”。

中美打科技战,除了政治发力,确保供应链不受干扰,很大程度上就是比哪国的企业创新与研发能力更强。

在座谈会前排一字排开的中国企业家各有各发展,如果集合起来,相信能形成一股极强的科技力量,有望壮大中国制定全球科技规则的能量。微信、百度和比亚迪都官宣接入DeepSeek。不难想象,比亚迪车子如果出口到国外,车子带着DeepSeek全球跑,两家企业的全球影响力也会同步扩大。但因涉及数据安全疑虑,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别国的戒心也会提高。韩国和意大利就将DeepSeek从应用商店下架。

中国高规格民企座谈会在2018年也举行过一次,民企士气一度提升,但之后因过度监管、“远洋捕捞”等问题又士气低落。有者担忧,民企被当夜壶,急了才用,当经济有起色后,民企可能再次面对不公平待遇。但如果以中共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和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角度看,民营企业特别是硬核科技民企,不应被冷淡对待。

当然,中国企业家难像美国的马斯克那样,在政治舞台上尽情挥洒。马云2020年公开批评金融监管后,蚂蚁集团上市暂缓,他也真的过上风清扬的日子,低调远离江湖纷扰。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国情和制度,同马不同命。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