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2月22日刊发题为《与中国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的文章,作者是瑞安·伯考。全文编译如下:

最近中美外交关系解冻,重启对话是一个积极的进展,但深层次的根本问题仍未解决。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冲突一定会发生吗?坦率地说,情况看起来不乐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冲突不可避免。命运的力量不会迫使华盛顿和北京发生冲突。和平是可以维护的,但前提是两国政府都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专家学者经常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的著作《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说:“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威胁取代现有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当一个崛起国能够威胁到甚至可以取代现有守成国时,由此产生的结构性压力就会导致暴力冲突,无一例外。”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类比。然而,中美关系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这种比较。修昔底德陷阱模型未能充分考虑这一事实,即华盛顿和北京对加剧或缓和紧张局势的行动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硬实力变化只是这一计算中的一个相关因素,双方在数十年间有着持续的相对和平。

然而,双方并非没有经历过考验,中美紧张局势并不新鲜,但历史上也有许多成功缓解冲突的例子。中美关系的历史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彼此忍让的模式。这种态势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

一言以蔽之——贸易。2022年,美中两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额为7584亿美元。近30年来,华盛顿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美中两国都挣得盆满钵满。贸易一直是一个关键的稳定器,稳健的贸易可以阻止加剧冲突可能性的严厉政策变化,从而促进和平。但是,日益增长的紧张局势正迫使太平洋两岸将经济“脱钩”,以减少潜在损失。这种趋势凸显了紧张局势的一个关键根源——不安全感。

我们必须明白,和平不是静态的终极状态。相反,和平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双方积极参与,保持沟通,调解争端,发出和平的信号。美中冲突并非不可避免,但如果双方都不努力参与,而且不帮助引导两国关系朝着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冲突就很可能发生。(编译/邬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