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容:人工智能 所不能

对未掌握基本技能的人,AI可能会剥夺他们下苦功学习的机会;而能让人受益无穷的技能,往往是下过苦功去获得的能力。

淡马锡小学一群小三到小五的学生去年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制作一本关于本地可持续发展的电子书。他们所使用的“稳定扩散模型”(Stable Diffusion)工具属生成式AI,通过输入提示,生成想要的图像。

根据教育部网络刊物“Schoolbag.sg”的描述,学生从过程中学习到,如果给出过于简单和笼统的提示,就无法呈现能生动传达主题的图像。虽然图像原创未必来自学生,但成品的好坏还是取决于学生能给的提示有多具体和详细。

教师认为在这个学习使用AI的过程,学生能突破现实局限,发挥创意,通过不断的尝试,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点子化为现实。这种情况下使用AI,不仅要利用AI找问题的答案,也要给对提示,问对问题。

教育部长陈振声最近在国会回应议员有关学生将来踏入职场要如何应对需要AI技能工作的提问时,强调学校着重培养的是操作技术背后的核心技能,而非技术本身。因此,学校未必专门教编程,而是教学生掌握背后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运算的技能。

当AI的影响铺天盖地而来,人们自然关注能如何让学生搭上这趟列车,学习和利用新技能以应付未来职场的需求。不少学校已让学生使用AI工具去辅助他们的作业与学习,私人机构的在线教育平台也广泛使用AI来提供个人化教学。但主流教育是否须赶紧进行改革来催化AI的应用呢?

利用现有AI科技辅助学习任务,很多时候的确事半功倍。但对未掌握基本技能的人,AI可能会剥夺他们下苦功学习的机会;而能让人受益无穷的技能,往往是下过苦功去获得的能力。就如为何有了计算机,但学生还是要从小就记牢乘数表;中小学的数学考卷至今还保留不可使用计算机应考的试卷,因为一步步解题的过程往往比答案更重要。

私人线上教育平台在使用AI方面能够百花齐放,走得快,但学校的教学未必要因此超前。不妨允许教师和学生有多些时间去试验和探索,找出能够让学生真正获益的方式。陈振声指出,目前学校是通过适合不同年龄层的学习项目,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AI。这个循序渐进的方向可说是正确的,如果一味地利用AI来更快地达成目标、走捷径,无形中会让学生失去宝贵的学习经验。

教师在决定是否使用AI来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时,或许可先自问,这个利用的过程,是否会夺走学生珍贵的学习机会?毕竟学习的收获,不仅是得到答案。

用AI来学习,不可忽略的还有道德准则的问题。这意味着使用者不只要先具备核心技能,也要有核心的价值观为主导,才能站稳脚步和立场。这方面不能单凭通过让学生上一个关于AI伦理的入门课就能解决,而是要校方和家长身体力行,循循善诱去灌输,建立孩子心中的道德底线和价值观,培养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

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同时,也能教导他们安全且负责任地运用人工智能。这也是为何AI固然能创造出虚拟平台上的“超级补习教师”,带领学生去思考,按能力答题,却无法取代传统教师本着信念与热忱传达给学生的温度。

要让AI的发展符合特定的价值观和规范,也不只是学校要做的事情,政府去年推出的全国人工智能策略2.0,目标之一是创建信任与安全的AI环境,通过安全、可靠与负责任的方式去开发与应用AI。长远来说,这惠及学生这个接收方,待他们未来投入全面人工智能化的环境,或成为新科技的开创者时,不会忽略背后的道义与伦理思考。

(《联合早报》本地新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