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把握人工智能监管新机遇

通讯及新闻部长杨莉明1月17日在瑞士达沃斯论坛,分享新加坡新推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草案。治理框架共分为九大方面,即问责、数据、开发与运用、举报、测试、安全、内容来源、研究,以及公共利益,相信这是全球首个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多面治理框架。杨莉明在冠盖云集的达沃斯论坛分享框架,有助于新加坡在全球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课题上确立一席之地。

治理框架草案由人工智能验证基金会与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在1月16日联合公布。基金会由资媒局设立,目前有超过50名成员,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角色如谷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微软、新展银行、新航等,显示这些位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前沿的国际企业,看重新加坡在监管方面的组织能力。它们的参与,也让基金会与框架草案具有一定的国际权威性,或许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国家和机构加入,形成马太效应的良性循环。

杨莉明透露,美国政府正与新加坡商讨在这一课题上的合作,显示世界人工智能创新的领先大国,重视新加坡的贡献。许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用仍处于试用阶段,开发过程涉及各类业者,因此须制定明确的问责机制。在这个初始阶段投身其中,让新加坡能够获得先发优势,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关键领域的规则制定中,争取到自己的话语权。当中的意义不容低估。对于小国而言,能够在特定领域确立国际领导地位,其中的经济和外交价值不言而喻。

至今的趋势日益证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它在经济上所能成就的生产潜力无穷,对于文明的飞跃式突破不难想象。与此同时,这一新科技必然爆发极大的创造性破坏力,彻底颠覆既有的经济结构,在产生大量新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消灭众多既有岗位。它对人类文明甚至存续的可能威胁,同样引发知识界和业界的担忧。因此,如何有效监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必须由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既然各国都面对有效监管的难题,这个努力首先必须由凝聚基本共识开始,诚如杨莉明所说,须要国际对话:“为了取得进展,必须有人提出一些建议,并把它们摆到桌面上,然后才能进一步丰富全球对话的内容。”新加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正是对话的文本。治理框架因而是新加坡积极贡献,展现小国如何把握机会,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实例。

除了在国际社会积极发挥贡献,新加坡自己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去年12月公布全国人工智能策略2.0时透露,为致力于吸引全球顶尖人工智能创造者前来工作,以及培养本地人工智能专才,全力开发国家的人工智能潜力,政府将把本地的从业员队伍扩大到1万5000人,打造具标志性的基地,让人工智能创造者和从业员同在一处耕耘,并培育本地的产业群体。

国际地缘政治越来越不稳定,对小国的生存发展构成更大的挑战。俄乌战争削弱主权国家领土完整以及国际法的神圣性,以哈冲突显示恐怖主义威胁方兴未艾,以及对于战争罪和人道主义的蔑视,冲突所衍生的红海危机则冲击全球供应链。因此,新加坡必须把握任何机会,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这类科技和经济前沿领域,通过提倡新理念或组织形式等贡献,强化自身的国际价值,以提高影响力来确保自身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