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抗议的,从根本上是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是非不分和黑白混淆。不管历史上的巴以问题有多复杂难解,各国立场多么情有可原,但在战争冲突中,将矛头指向平民,对错应该是很明确的。
从4月中旬起的美国大学生示威抗议至今还在持续,在美国国内已经引起各界关注与重视,面临大选的各政党和执政团队尤显焦虑;在国际上也引发其他国家大学生的连锁反应,尤其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及世界各地的媒体、学者、政客都兴起对事件的分析热潮,毕竟世界最强国内部的焦头烂额,足以让一些人产生幸灾乐祸的兴奋感,就像1968年反越战示威,和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那样。可是,且不论此次事件会演变和发展到何种程度,大家恐怕还是要先弄明白,这些大学生究竟在抗议什么。
首先,从哥伦比亚大学开始的这次学生抗议活动,针对的是一场特定战争,即以色列发动的、针对哈马斯的加沙战争,既不是打了两年多的俄乌战争,也不是同样惨烈而焦灼的苏丹内战。可见这场以哈战争在美国学生那里,有更大也更为迫近的影响力,是中东百年冲突影响范围不可小觑的明证,也是美国可以主导中东局势的力证。相比而言,俄乌战争虽然重要,但美国政府的做法基本符合社会各阶层看法,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心声,所以并无太多争议之处。即使这样,这一波示威在美国大学校园里,也只是少数人的行动而已,绝对未到所谓风起云涌,铺天盖地的程度。
其次,美国大学生抗议的是一场造成巨大人道主义灾难的战争,以哈战争持续半年之后才有这样的抗议活动,不是政治立场导致的分歧,而是对人员,尤其是妇女儿童的巨大伤亡难以容忍。所以在反战抗议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支持者走到一起。这是一种超越种族主义及历史纷争的道德展示,是广大青年针对时代悲剧所发出的正义呼声。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反感,以色列作为强势的一方是主要原因,进而成了各种反战抗议的对象;必须清楚的是,如果造成巨大灾难的是巴勒斯坦或其他什么人,也会成为这些大学生的抗议对象。
再次,这场战争造成灾难,美国大学生抗议的是支持战争的学校,他们直接要求校方断绝与以色列有关的贸易及学术联系,拒绝任何来自以色列或犹太团体的资助项目等。对这一点的共同诉求,使得这些高校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战线,反对资本方和管理者在学校运作过程中的骑墙或不作为。这种诉求,充分反映以色列及犹太集团对美国高校及整个社会的巨大影响力,至少是让普通大学生都感受到这种影响力的可怕。这也许是他们走向社会之前,所能发出的对权贵势力的最后抗争行动。恐怕没有几个美国人,能在社会上抵抗得住犹太资本的压力。
复次,大学生抗议的是校方勾连警察及政府,弹压他们和平示威的权利。这种在校师生针对校方的示威抗议活动,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高校并不罕见,诉求也会各不相同。此次抗议活动,至今为止绝大多数是在和平状态下进行,但许多学校选择呼叫警察来解决问题,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威胁动用国民警卫队。这就将原本和平的请愿变成尖锐的矛盾对立,更是触动学生心中关于自由与权利的敏感神经。很奇怪,美国的高校和政府为什么一反常态,拒绝与师生谈判解决问题,想到背后资本和权力的傲慢,也许更会激怒这些踌躇满志的大学生。这或许也是这场示威迟迟得不到平息,反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原因之一。
最后,大学生抗议的,从根本上是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是非不分和黑白混淆。不管历史上的巴以问题有多复杂难解,各国立场多么情有可原,但在战争冲突中,将矛头指向平民,对错应该是很明确的。哈马斯针对以色列平民的伤害必须制止,以色列针对加沙民众的强迫迁移和无差别伤害,同样必须加以制止。可惜在以色列造成加沙3万多平民死亡这个问题上,美国政府和社会却表现得支支吾吾,这是挑战人类最基本价值观的表现,尤其是那些没有机会长大的加沙儿童,更触动了在美国一流大学读书的学子。尤有甚者,美国政府还将学子的诉求歪曲为反犹主义,试图以此将大学生的正常价值观,定义为种族主义的鲁莽与邪恶,其中的居心险恶使人不寒而栗。
从两周来的情况看,局势似乎没有向缓和方向发展,大学生的直接诉求也许并不容易实现,但用相反方式处理大学生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普世价值,似乎在世界历史上都没有什么太好的成功案例。也许,世界各地的当权者在处理这些莘莘学子的冲动时,都要更多地听一听他们究竟在抗议些什么,或许他们才代表着更良善的未来。
作者是扬州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