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国际足联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赛18强赛首轮比赛,中国国足客场0比7惨败给日本。赛后,日本留洋球员所在的欧洲球会纷纷在官方社交平台祝贺自家球员,中国球迷无奈表示,现在全欧洲都知道国足输0比7了。
其实,内心最苦涩的应当是无数的中国球迷和观众,技不如人,也不至于输得这么惨,这么寒碜,以致底裤都没有了。不过,平心而论,这就是中国男足在国际上的真实水平,只不过,中国男足有机会在国际上露脸并参与世界公认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才露出了没有经过滤镜的真实素颜,几近丑陋。
细思极恐的是,中国国内还有多少行业也许就是男足的水平,只是没有到国际上走一遭,才避免了见光死的尴尬和羞辱。有些行业有自知之明,现在也不愿意到国际上亮相,如大学排行榜,中国一些大学已悄悄退出了国际排名。
话说回来,足球不过是一项娱乐活动,争不争名次、名次好坏、输了赢了,有必要那么撕心裂肺、如丧考妣和活不下去吗?然而,通过一些参照系,可以看到,中国人对男足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是有深刻原因的。
中国男足的弱鸡和菜鸟地位,与其背后的体量完全不成比例。这个体量至少包括人口和国土面积。以人数之多和国土面积之广,再怎么选拔,中国男足都不应当是位列世界第88、亚洲排名第13。再与日本比较,被一个人口只是十分之一,面积是25分之一的国家灌了一个7比0,是够没面子的。而且,从历史交锋比较,也让中国人有奇耻大辱之感。
另一个比较是历史上的男足交手,中国人的祖上还是阔绰过的。1917年东京远东运动会,中国男足以5比0胜日本;1921年上海远东运动会,中国男足以4比0胜日本;1923年大阪远东运动会,中国男足以5比1胜日本;1925年马尼拉远东运动会,中国男足以2比0胜日本;1930年东京远东运动会,中国男足以3比3战平日本,日本拒绝加时赛,中国获胜;1934年马尼拉远东运动会,中国男足以4比3胜日本。
甚至到了现代,中国队在1993年东亚运动会上,还以3比2胜过日本;1998年的戴拿斯杯,中国以2比0胜日本。只是在2000年后,中国就再也没有战胜过日本,最好的成绩就是踢和。
由此,也得出另一个不容推脱的差距判断,日本队的进步远远大于中国队,或者说中国在原地踏步,日本在大踏步前进。而且,另一个难以反驳的理由是,同样作为东亚人,在体能、反应、速度、力量、平衡等运动天赋上,中日完全一样。而且,中国男足队员的身高、体重和强壮还优于日本人,但中国队还是在2000年后被日本超越,而且不是弯道超车,而是融入到足球的国际体系,在水平、技术、运作、球员培养等各方面,日本大获全胜。
对于中国男足,还有一个重要参照系,既是国内的,也是国际的。中国的其他一些体育项目在国际上不是争金就是夺银,如乒乓球、跳水,在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金牌总数与美国并列第一,都是40块,但在奖牌数上位列第二,有91枚,美国是126枚。日本在金牌(20)和奖牌总数(45)上位列第三。
但是,中国的金牌和奖牌都是其他优势项目获得的,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体操、射击,唯独缺少足球、篮球和排球三大球类项目。男足方面更是等而下之,仅在2002年打进韩日世界杯决赛圈,如今还被日本踢了个7比0,对阵韩国也是常败将军。
另一个显著参照系是,中国只是一个表面上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大国,因为在三大球类项目上,中国除了女排、女足能获得国际名次,或跻身世界一流二流队伍外,男子三大球和代表运动之母的田径却是其弱项,由此评判,中国并非体育大国。而且,在三大球类和田径项目上,中国也没有退缩的空间,除非关起门,不再参与国际比赛,要参赛并获得国际声誉和较高排名,就必须融入国际体系中。
中国男足0比7输给日本,除了是一个苦涩的参照标记外,也还是一个相对乐观的参照物。与其他领域的事件和情况相比,中国男足输了,公众还可以品头评足,甚至批评、指责、谩骂,中国男足还不敢反驳,只有全盘接受。批评者不用担心骂了中国男足会被挂路灯、查水表、禁言禁声。而且,中国男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扮演中国社会的一个出气阀,对于社会也是有功劳的。
允许别人批评和指出错误,就是进步的开始,知耻而后勇,下一步是否也应当学习日本。要真想成为体育大国,足球、排球、篮球和田径项目就不只是要卧薪尝胆,更重要的是融入国际体系,用世界最优秀的理论、经验和方法,来训练这些项目的运动员,用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工夫,看看中国男足能不能翻身,能不能扬眉吐气。
作者是北京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