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母语学习全面升级仍需各方配合

新加坡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向英语倾斜,让人们担心母语的地位不断被边缘化。为避免新加坡走向单语社会,政府一直努力增强母语教育,希望国人保留双语的优势。教育部长陈振声星期六(9月14日)宣布一系列新计划,在不同阶段帮助学生学习母语,强化教育体系中双语政策的基石。

在学前阶段到小学阶段,教育部将为学生创造更多使用母语的机会,并培养他们对母语阅读的兴趣。升上中学后,语文能力突出的学生都有机会修读高级母语,不会因为小学离校考试的整体成绩不达标而错失机会;今年的小五学生将成为首批受益者。这个改变有助栽培那些对母语有强烈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打破以往整体成绩必须达标的前提,是双语政策的一大进步,也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尊重。

虽然英语足以应对日常生活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单一语言的使用却不能满足新加坡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的社会需求,也不足以深度扩展我们的国际观。正如陈振声指出,母语不仅是语言工具,它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掌握英语和母语的能力,让我们能与世界接轨,还让我们能对区域文化有更深的联系和理解。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在202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新加坡母语水平有所下降,超过三分之一的国人最认同的语言是英语,对母语的认同度下降。新加坡华族家庭有超过七成在家中主要讲英语,那些仍在使用中文的家庭,有必要为他们的孩子创造继续沉浸在中文环境的机会,栽培他们成为“精华”。通过学习高级华文可提高语言运用的深度和文化内涵,掌握高华让个人能在交流中展现出更多的文化底蕴和修辞技巧,表达深刻思想和感情,进行更严肃和有深度的对话。如此一来,我们的双语优势才能真正得到发挥,而不是停留在一般对话的表面层次。

要鼓励人们掌握好母语,必须从小做起。为加强学龄前儿童的母语学习,教育部明年起将在两所幼儿园展开试行计划,延长母语学习时间,从每天一个小时增加至一个半小时,为期两年。至于已经升上小学的学童,则会在“和书一起飞”阅读计划下,每周利用30分钟的母语课时间阅读母语读物;这项计划先从小一和小二生开始,到了2029年将扩大至所有年级。

多项研究表明,学生接触一门语言的时间与他的掌握水平呈正比。然而,对于华语环境相对较弱的家庭来说,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使用华语的机会。许多家长自身的华语水平有限,无法用华语跟孩子沟通或陪伴他们阅读华文读物。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每天增加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可能会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学习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样关键。如果缺乏趣味性,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疲惫而失去兴趣甚至反感,尤其是在这两所试行幼儿园,学生会晚半小时放学。

无论如何,单靠学校的30分钟时间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家长配合,在家中营造一个支持学习的环境。言教不如身教,家长本身的意志力很重要,奥运奖牌得主墨士廉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他母亲丁慧卿的坚持,对孩子以其他语言提出的诉求一概不理会,于是墨士廉也能流利使用华语。

教育部的新宣布无疑是朝着提升双语教育质量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要真正取得成效,还必须克服许多客观挑战。最为明显的就是师资问题。此外,母语的使用和传播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它必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是课堂上学习的科目。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自然地使用母语,才能真正掌握并保持这种语言的流利度和运用能力。双语政策的成功依赖教育体制的改革,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