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慧:戛然而止的交易的信号

政府和企业的诚信,在新加坡是一个很高的价值信念。英康的社会义务与履行这使命的诚信是新加坡社会信念里的“大股东”。

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涉嫌在莎谎门事件上作伪证的审案,本周一(10月14日)上午在国家法院开审,这应该是当天的大新闻。尤其那个早上的审讯披露,工人党前秘书长刘程强是控方将传召的其中一名证人,原来在莎谎门发生的两个月后,毕丹星和党主席林瑞莲曾登门告诉刘程强这事,刘程强随即提出辣玉莎必须向国会澄清撒谎的事,并且为此道歉。这个细节是首次公开,新闻马上引起关注。

不料,当天下午在离国家法院不远的国会大厦里,爆出了另一件更令人震惊的事:政府通过部长声明向国会宣布,决定叫停德国保险公司安联欲收购英康保险至少51%股份的交易,理由是收购的既有交易结构和条款,不符合公众利益。政府当天也紧急提出修正现有保险法令的法案,要求金融管理局日后审核来自保险合作社,或同合作社有关的保险公司的收购申请时,须参考文化、社区及青年部的意见。合作社法令的监管部长是文社青部长。而主管金融管理局的部长在参考审核时可为保障公众利益,不批准这类收购申请。

戛然而止的交易,震惊了国会里的朝野议员,据称也震惊了当天才知道这政府决定的全国职工总会中委会。所引起的新闻热议也盖过了毕丹星涉嫌作伪证的审案。然而这戛然行动背后有怎样的考量和政治风险评估?

首先,安联收购英康保险的献议在8月的国会里已有一场激烈的辩论,朝野虽然明白英康保险为在竞争激烈的保险业持续发展须要引进好的战略伙伴来壮大实力,进而能继续提供可负担的保险产品,但大家都关注英康成为少数股东后如何能履行它承诺的社会使命。政府当时的立场是大体上支持这项收购交易,虽然也表明官方在审核时会参考议员和舆论所提出的各种关注。人们的印象是,这个交易应该已成定局。在国际保险业有一定名望的安联应该也是这么想。

政府的干预因而会对新加坡的国际形象,尤其它享有的亲商与投资环境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个风险不会没有考虑。但不干预的风险又会是什么?社会舆论对英康保险被收购后如何保障它的社会使命存有很大的质疑,这个声音应该是足以让金管局人员在进一步审核收购交易的细节时提高了警惕,因而在发现安联有意在完成交易的三年里,让英康把18亿5000万元现金退回给股东来实现资本优化计划后,立即通知文社青部。

政府和企业的诚信,在新加坡是一个很高的价值信念,这个信念又建立在长远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上。英康保险与安联形成战略伙伴是为长远发展,职总创优作为英康保险等社会企业的控股公司,以及职总作为职总创优的主要股东,都支持这个相信有益工友和社会大众的计划。政府因而原则上也支持。但交易细节里存在了政府与职总中委都未知的资本优化计划,这个“程咬金”如果轻轻放过,对政府和职总都是很大的诚信问题。以今天第四代政治领导班子重在更新社会契约、更多新加坡人关注包容与社会正义的社会氛围,政府不干预这交易的政治风险是大过干预。毕竟,部长一再强调,这次的干预是因既定交易的结构和条款不符合公众利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收购计划的门还是开的,包括安联可继续考虑。也就是说,新加坡保持开放与欢迎投资的政策并没有改变,政府把对内对外的诚信放在高位的做法也应该更为这开放政策的承诺加码。

据之前的报道,新加坡有50多家直接保险公司提供各种保险产品,英康有170万个保户,在人寿和普通保险市场占有的份额少于10%,一些业界数据说是约6%,虽然不是很大,但它的社会义务与履行这使命的诚信却是新加坡社会信念里的“大股东”。所以收购交易也引起许多非保户热议。不过这场热议并没有结束。

政府干预后,舆论现在的重点是为何英康在交易完成后会在三年里减资近20亿元的计划,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职总会蒙在鼓里。信息的不透明或疏漏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有知而不报的情况吗?又会有怎样的检讨和修正?职总创优的领导在7月的声明和记者会上重申英康会继续提供可负担的保险产品时,又是否已知道英康将减资的计划,为何没交代以及具体说明会有怎样的机制来履行承诺?而今减资计划已公开,职总创优和英康的领导更应有所交代,而不是止于政府说明。

虽然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及职总副秘书长陈国明在星期一的国会里解释,英康是未上市的公共机构须遵守法律责任,不能透露涉及安联未来计划的商业敏感信息。然而减资计划是英康的重大更动,涉及了是否还能有效执行社会使命和照顾工友利益的承诺,职总不应是商业秘密里的局外人,而是利益相关者,尤其是诚信利益。

这个事件凸显了社会企业在商业交易上,产生的一些法律和执行上的利益冲突问题,像应如何处理所谓的敏感商业信息,在下来的各种相关检讨中应加以完善厘清,信息透露与上报的渠道和应有的知会方都应有明确规定。社会企业有它必须履行的义务,在涉及脱售或欲扩大业务的收购计划时,就不能按一般商业收购行动的法律来办理,交易双方是须要知道这当中涉及的各种条款与利害关系和结果,这不只要沟通透明,程序也要明确透明。

知名竞争战略学家、哈佛商学院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2012年10月《福布斯》杂志访谈中,谈到企业为何必须直面社会问题。他说,企业参与解决社会问题会为企业带来差异化优势、创新和增长。当一家公司为降低环境影响、改善客户健康或促进个人财务安全而进行创新时,它就会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而这种共享价值(Shared Value)就是一种竞争优势。

过去这一周,国家法院和国会大厦里,都在为诚信创造价值。那是新加坡不能毁掉的竞争优势

(作者是《联合早报》副总编辑)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