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惟诚:中美晶片战对新马有何影响?](/uploads/allimg/250206/0Q045H23-0.jpg)
目前而言,新马对影响是无感的。尽管如此,要注意的是,特朗普实际上并不反对晶片管制,就算他最终撤除相关法律与新规,也可能会以其他方式来实施管制。
美国第46任总统拜登在卸任前夕宣布,将通过分级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收紧对人工智能晶片和技术出口的限制,试图将人工智能的算力保留在美国及紧密盟友的境内,并尝试堵截中国透过第三方获取更先进的晶片与相关技术,引起世界各国密切关注。国际社会甚至对拜登此举感到不解,因为当时他卸任在即,虽然出口管制的新规仅是美国《2022年晶片法》的延伸,但影响力深远,而白宫过去一般不会在权力交接时刻发出如此关键的指令。
这类框架设有120天的公众咨询期,不会立即生效,意味着管制最终能否落实仍存变数。若拜登打算将自己防堵中国与晶片管制的政策作为政绩,他不需要等到今天,因为类似框架早在两年前就已存在。当然,有论者尝试解读,说这是拜登刻意为特朗普制造的一个难题,想让后者去应付那些对新规心生不满的企业,特别是已经将部分算力转移到海外的微软、亚马逊和甲骨文等科技巨头。
这次的管制新规将所有国家与地区划分为三等。美国的18个传统盟友,如日本、韩国、部分欧盟成员国是第一等国家,可不受限地采购美国先进晶片与技术转移,至于第三等国家,将遭遇最直接的晶片制裁。然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被列入第二等,他们在采购高端晶片时一样受限。虽然可通过认证管道提高采购上限,但门槛高、程序未定,而这些国家往往都是科技巨头打算,或者已转移算力的目的地,所以他们肯定会去找特朗普的麻烦。
我无意探讨拜登何以选择在卸任前夕紧缩管制,因为相对于摸索不着边际的动机,我对相关政策可能为本区域带来的冲击更感兴趣。当然,东南亚国家在美国新规中受到的待遇不尽相同,比如缅甸与柬埔寨就被列入第三等国家,其余包括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则一律被划入第二等国家,所以相关政策未必会对亚细安成员国产生相同程度的影响。
东南亚各国对晶片的发展与需求也不尽相同,比如政局动荡的缅甸,数码经济落后,本身对高端晶片的需求不高,成为转卖美国晶片第三方的概率较小,被列入制裁名单对他们影响有限。至于柬埔寨,影响可能大些。该国在2023年获得美、日晶片制造商的青睐,纷纷到当地开设封测厂,预计投资额高达3亿美元(约4亿637万新元)。这个成绩驱使柬埔寨加入数据中心的竞争中,并在2024年投入3000万美元建设国家数据中心。受制裁影响后,这项计划可能无法在今年内如期竣工。
其余被列入第二等国家的亚细安成员国情况稍好,特别是一衣带水,并且近期才签署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协定(JSEZ)的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因为依然可以购置最多5万块的GPU晶片,并且能透过特定条件争取提高顶限。当然,新马两国所受到的影响也有程度上的不同,比如新加坡在2009年就已经启动数据中心的建设,全国逾70座的数据中心都已投入运营多年,而且利用率高达99.1%,业务相当稳定。这减缓新加坡在人工智能与云储存发展方面所面对的影响。
然而,两年前才加入数据中心竞争的马国,相对而言,面对的变数就会更大。从2022年开始,马国政府单单在柔州所招来的数据投资就有至少45座,其中九座已投入运营、六座仍在兴建,剩余的30余座在等待审批中。这样的进展,让马国成为数据中心枢纽的前景备受看好,标普全球去年就曾预测,柔州的租贷数据中心容量将在2028年取代新加坡,成为东南亚第一。
然而,新规的出台,可能会冲击马国那些仍在建设中的数据中心,因为他们在建构数据库、伺服器过程时,将更难获取所需晶片,导致发展被拖慢,甚至错过与其他国家竞争的最好时机。另外,新规为第二等国家设定美企仅能转移7%算力的门槛,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科技巨头在马国进一步扩大业务。虽然马国目前投入运营的容量,即1.4吉瓦(GW)仍低于新规要求的7%,但这可能浇灭他们后续追加投资的兴致。这些都是马国长期可能面对的难题。
不过话说回来,就短期而言,这项新规暂且不会对新马产生太深远的影响。因为:一、目前两国已在运营中的数据中心所需人工智能负载的工作,其实未必需要先进晶片;二、特朗普上任后即刻签署大批行政命令,直接撤销拜登的80项政策,这让美国科技巨头和多个欧洲国家看到曙光,纷纷趁着他上任首日高调抗议,欧盟也表明短期内计划向白宫提出关切。
这样的进展也可能促使特朗普考虑撤掉晶片新规,毕竟,有报道称,新政府似乎对《晶片法》不甚满意,因此撤销仅是时间问题;依附在《晶片法》的新规,在法律被撤后可能也须要调整,因此目前而言,新马对影响是无感的。尽管如此,要注意的是,特朗普实际上并不反对晶片管制,就算他最终撤除相关法律与新规,也可能会以其他方式来实施管制,新马届时要如何应对,就视两国领导人的应变能力了。
(作者是马国时事评论员 拉曼大学政治与新闻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