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朝合作牵动东北亚核武化课题 分析:台湾或被迫思考核威慑](/uploads/allimg/250208/0HH12354-0.jpg)
朝鲜去年与俄罗斯签署新的军事同盟协定,加上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承认朝鲜是核武大国,暗示可能结束对朝鲜的核原料管制,令东北亚核武问题更加复杂。台湾学者分析,随着日韩开始讨论核武化,台湾可能被迫思考核威慑问题。
俄罗斯总统普京去年6月访问平壤,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协定》,在法律上承诺在另一方遭武装入侵时立即提供一切军事军援,等于两个持有核武的国家正式结为军事同盟,引发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高度警惕。
而特朗普上个月上任第一天,就将朝鲜称为“核武大国”(nuclear power,核武强权),也被解读为暗示可能结束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与核原料监管。
尽管韩国外交部强调将与美国新政府和国际社会密切协调,推动朝鲜无核化,但韩国舆论依然掀起部署核武的讨论。
另一方面,在俄乌战争爆发后,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2022年曾公开提议,日本应该讨论所谓“核共享”政策,即在日本部署并共同运用美国的核武器。
安倍的说法当时引发舆论哗然,但在经历朝鲜、俄罗斯达成军事同盟,加上朝鲜再度试射核导弹后,日本对核防卫的态度也出现松动。
日媒上月下旬报道,有关3月将在美国举行的禁止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会议,日本现任首相石破茂考量安全保障环境,已就暂不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作为方向展开协调。报道称,石破茂希望借此避免被解读为日本不希望仰赖美国提供核防卫。
台北国际书展星期五(2月7日)举办“地缘政治:东北亚战和走索”新书发表会,台湾政治大学日本研究学位学程主任李世晖在会上指出,俄罗斯、朝鲜与中国都位于东北亚,也都持有核武,本就令东北亚处于核战争热点,而朝鲜与俄罗斯在俄乌战争的合作,更让欧亚大陆两大火药库产生联动。
他认为,如今再加上特朗普2.0高举新门罗主义旗帜,主张美国积极介入美洲事务,外国不能管,自然也会使得中国、俄罗斯等亚洲强权主张东北亚的情势,由亚洲大国自己管,非亚洲国家不能管,这都将成为东北亚国家面临的最大变数。
李世晖指出,在上述背景下,东北亚爆发核冲突的可能性大增,其中最可能主动发动核武攻击的就是朝鲜。因此,如果日本、韩国接受核武器驻扎,这将进一步改变区域的战略格局。
他研判,台湾虽然长期反核,但未来在安全考量下,可能被迫思考核威慑的选项。
辅仁大学外交暨国际事务学程召集人张孟仁也在座谈中提到,俄罗斯与朝鲜联手,促使欧盟加快在东北亚的军事布局;而数据显示,欧洲有近40%的外国贸易需要经过台湾海峡,这也促使法国、德国这两年罕见派遣军舰通过台海。
他研判,日本、韩国、台湾是欧盟在印太地区最重点保护的合作对象,因此台湾应与东北亚国家及欧盟合作,发挥科技与经贸优势,才能确保区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