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提出要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后,一时成为各界热门词汇,但中国官媒发文指出,不能把什么想法、什么举措都披上新质生产力的外衣,一旦滥用更容易失去发展方向。

中国国务院主办的《经济日报》星期一(3月18日)刊发署名“金观平”的文章称,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生产力领域的重要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把什么想法、什么举措都披上新质生产力的外衣,甚至不顾实际条件,硬往新质生产力上面靠”。

文章说:“套概念、讲空话、喊口号……对新质生产力的泛化和滥用,不仅容易迷失发展方向,更会错失发展机遇。”

文章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如果忽略新质生产力的边界和特征,把七七八八的工作都纳入进来,就很难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期间,中国高度聚焦新质生产力,中国总理李强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成了中国政坛、媒体、学术、企业界的关键词,西安科技大学更在3月初成立“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由校长亲自挂帅主持。

《经济日报》从3月13日至18日接连以署名“金观平”发表五篇文章,有的文章对一窝蜂追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象提出意见。

《经济日报》上星期六(3月16日)发表的文章就提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