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说,一旦市场严重脱离基本面,出现非理性剧烈震荡、流动性枯竭、市场恐慌、信心严重缺失等极端情形,该出手就果断出手,纠正市场失灵。
这番话让人禁不住想起一个典故。有一次,名医扁鹊来到魏国,魏文王知道扁鹊还有两个哥哥,就问他:你家三兄弟都是行医的,谁的医术最高呢?扁鹊稍加思考后答道:大哥的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的最差。魏文王听后感到困惑,让扁鹊解释一下原因。
扁鹊说:之所以说我大哥的医术最好,是因为他能够在病人没有发病之前就能把病给治好,所以一直没有什么名气;二哥则是在病人发病初期发现了病,然后将病治好,所以,人们都以为他只能治疗一些小病症;我是因为病人找我看病时,病情已经相当严重,我帮他们把病治好,名气就更大了。魏文王听后,豁然开朗。
治病于未病或小病,理应得到更多人铭记。然而,事实却是,被记住的是治大病者,而非治小病、特别是未病者,确实是非常反常的现象。正是这种反常的现象,导致很多医生愿意做治大病的小医和治小病的中医,而非治未病的大医。如果谁想成为治未病的大医,还会被人耻笑,被病人质疑,甚至痛斥。
将这个典故运用到中国资本市场,也是如此。吴清认为市场出现非理性震荡等现象时,该出手就果断出手,在有的人看来,一定会被认为是草木皆兵。实际上,这是大医之举,至少是中医之行。如果能在没有出现震荡前,就采取措施,将可能出现的震荡现象遏制住,从而避免让投资者利益遭受损失,就是大医。在市场出现震荡初期,采取果断措施,遏制震荡现象扩散,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放任不管,任凭其出现严重震荡,然后再采取措施控制市场、稳定市场,可能会被记住,却只能算小医,甚至是庸医。
从中国资本市场这些年的发展来看,出现震荡的次数很多。有些震荡,实际是可以不发生或影响很小的。可是,监管机构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将造成震荡的病根弄清楚,更没有发现可能产生震荡的病因,以至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震荡,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殊不知,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来不缺“名医”式救火队员,缺的是“无名”的大医者。譬如喊几句口号恰逢股市上涨,就成了名人,享受“名气”带来的各种利益。那些一直强调维护投资者利益、规范上市公司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约束大股东减持套现行为等建议的人,因为股市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低迷状态,因此,不仅很难成名,甚至会被认为是说空话。恰恰是这些“空话”,才是中国股市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吴清如今所说的这些话,可以说是话糙理不糙,中国的资本市场,确实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须要对市场的不恰当行为说“不”。如果继续维持现有的监管方式,慢悠悠、乐哈哈、傻兮兮,就真的看不到希望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已到需要大医治未病、中医治小病的时刻,而不是总在做小医治大病的“美梦”。
吴清能给投资者带来期待和希望,是因为他身上的那股“杀”气,对市场不良行为的痛恨。如果这样的“杀”气能够有效传递到市场,对一切不良行为说“不”,自然会有效增强投资者信心。相反,那些存在不良污点、具有不良企图的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投机者等,则会心存恐慌,不敢再胡作非为。自然,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就是福音。
所以,真诚希望吴清能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医”,能够将更多的市场之病、企业之病、市场“看门人”之病治愈,然后通过更加严厉的监管,治市场于未病。如果是这样,中国的资本市场就会真正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中国的投资者信心也会得以全面恢复和提升,中国的股市也能够在新的轨道上阔步向前,像其他国家股市一样创下历史新高。
作者是中国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