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以哈冲突爆发以来,马来西亚的政府和民间纷纷发起声援巴勒斯坦的行动,举国上下展现对巴勒斯坦前所未见的支持。这些行动包括马国教育部在公立学校展开“声援巴勒斯坦周”、外交部和官联公司对巴勒斯坦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捐款、不同非政府组织不定期举办的声援巴勒斯坦游行,以及影响力持续至今的BDS运动(Boycott抵制、Divestment撤资、Sanctions制裁)等。
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简单归为两个原因:首先是马国偏重回教国家的外交政策。马国首相长期以回教世界的参与者和领导者自居,马哈迪上台后,整体外交政策向回教国家倾斜,在国际上挑起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是形塑其回教发言人的手段之一。马来西亚与大多数回教国家一样,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自决运动,奉行“两国方案”。马来西亚在1981年是第二个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全面外交地位的国家,将他们视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允许巴勒斯坦在马国设立大使馆。
其次是马来西亚政界与哈马斯存有的紧密关系。与其他同情巴勒斯坦境遇的国家不同,在马国不管是政府、朝野政党或是民间人士,“对巴勒斯坦的支持”与“对哈马斯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遭到以色列袭击,直接触及马国马来回教政治精英的敏感神经,发起对巴勒斯坦的声援活动。
最初,马国政府与位于约旦河西岸由PLO组成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关系比较密切。PLO主席阿拉法特在1984年、1990年两度到马国的访问,马哈迪都亲自接待。但是在2013年以后,马国政府的巴勒斯坦政策,发生了从支持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到支持哈马斯政权的转变。
其标志性的事件,是时任首相纳吉2013年1月在巴勒斯坦两个政权哈马斯与法塔赫陷入争端时,选择到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区和埃及边界的拉法访问。
当时的访问行程,获得时任哈马斯总理哈尼亚的接待。在纳吉访问之后,该年12月时任哈马斯政治局主席梅沙尔(Khaled Meshaal)首次率领官方代表团到马国访问,与巫统领导层会面签订协议,往后三年,哈马斯也都派代表出席巫统大会。
与哈马斯友好的幕后
后来不管马国换了几任首相,他们都延续纳吉时期定调的巴勒斯坦政策,即维持对哈马斯的友好关系。马哈迪在第二次任期期间经常接待哈马斯领袖,例如在2019年吉隆坡峰会上邀请梅沙尔参加、2020年1月接待哈尼亚官访;慕尤丁任相期间,曾致电哈尼亚关切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民众的袭击;安华在2022年底宣布任相时,接获时任政教局主任哈尼亚与梅沙尔的来电祝贺;而在去年10月以巴爆发冲突后,安华也第一时间通电哈尼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
马国政界与哈马斯的友好并非突然,幕后其实经过特定人士透过非政府组织运作。2008年加沙战争爆发后,涌现众多声援巴勒斯坦的非政府组织之中,一个名为“马来西亚巴勒斯坦文化组织”(Palestinian Cultural Organisation Malaysia,简称为PCOM)对马国政府与哈马斯的联系,扮演着重要角色。
PCOM在马国政界有庞大的人脉网络。譬如,马哈迪出席该组织在2011年的启动仪式;它在政界的赞助人包括安华夫人旺阿兹莎、现任副首相阿末扎希、现任内政部长赛夫丁等人。当时就任内政部长的阿末扎希被指是PCOM成立的重要推手,有些分析甚至直指他是共同创办人,显示该组织与巫统和公正党都有紧密的联系。
那么,PCOM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呢?PCOM对外宣称组织的宗旨是要建立巴勒斯坦和马来西亚的跨文化理解、提高人们对巴勒斯坦问题的认识、接触马来西亚官员和政党,以动员对巴勒斯坦权利的支持;同时透过提供人道主义支持,促进马国巴勒斯坦社区和难民的利益等。但根据德国中东研究学者高斯(Maren Koss)的研究,他发现PCOM与哈马斯存在紧密的联结,犹如哈马斯在东南亚的“白手套”。
据说,PCOM的设立是由于法塔赫的官员在2006年选举落败后,不愿意撤离大使馆,迫使哈马斯必须设立一个非官方组织来对接马国事务。高斯发现PCOM所举办的任何活动,都没有邀请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大使馆的代表,也不提起他们的名字;PCOM的组织徽章设计与哈马斯非常相似;也能见到该组织的成员参与历次哈马斯高层的访马行程。
国内政治需求是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2018年4月,在马国一所大学担任讲师的哈马斯高层,在吉隆坡街头被以色列特工暗杀一事,PCOM的高层也被发现在葬礼上承担重要角色。2020年7月,一则有关哈马斯组织致函巫统的新闻,显示该信函由PCOM的主席伊姆兰(Muslim Imran)代为转交。有意思的是,高斯还发现,哈马斯有意隐藏自身与PCOM的关系,在任何公开的官方文件中都找不到这两个组织之间的关联,我们仅可以透过组织负责人伊姆兰的活动轨迹,来判断他与哈马斯紧密的关系。
本文认为,马国政府对哈马斯的支持,国内政治需求是主要原因。当执政党巫统与公正党在面对伊斯兰党激烈的竞争时,高调支持一个在前线抵抗以色列的哈马斯,可以强化他们的“伊斯兰合法性”,并借由巴勒斯坦的议题去动员马来回教群体。由此可以理解,为何马国政府会拒绝美国的要求,不将哈马斯标签为恐怖分子,以及为何安华3月11日在德国访问期间,为马国政府与哈马斯组织的政治联系背书。这一系列为哈马斯“护航”的举动背后,其实是特定组织长期游说的结果,以及基于马国国内政治考量的因素。
作者是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生,马国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