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孟达:总理素质决定国家命运

在不少国家,谁当总理或是总统都一样。已成为一项传统的新加坡权力转移模式,在国际上有独特性,让一些标榜民主自由精神的西方媒体,对此还有点“看不惯”。

再过10天,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将正式从李显龙手上接过总理职位。民意调查机构YouGov就此政治发展新里程碑,向1025名18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居民进行一项意见调查。

调查采用的数据,按年龄、性别和种族加权,具有全国代表性。

调查结果得出两点重要信息:

《联合早报》在4月25日的有关报道,引题“调查:过半数相信能胜任新任务”,标题“逾四成国人对黄循财任总理感乐观”,乍读之下,给人的印象是感到乐观的人还不足一半,难道国人对黄循财的出任总理还不够放心吗?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过半数受访者相信黄循财能够胜任总理职务。新闻标题视角不同,调查给读者的印象就完全改观。这则报道的引题若改为大标题,传达的信息会更积极。这是日前在老友圈早餐聚会上,一老友表达的一点读报感言。

无论如何,这份调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是对黄循财个人实力和过去表现的评价。谁当总理都是一件大事,是近日坊间茶余饭后的热烈话题,领导人的素质和才干决定国家命运,这是新加坡有别于大多数国家之处。在不少国家,谁当总理或是总统都一样。已成为一项传统的新加坡权力转移模式,在国际上有独特性,让一些标榜民主自由精神的西方媒体,对此还有点“看不惯”。

老牌西方民主国家,体制决定一切,西方民主视政党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民主的必然现象,总理位子“轮流坐”方属常态。

英国周刊《经济学人》4月18日发表一篇评论,说新加坡59年来只有三名领导人,候任总理黄循财“对多数新加坡人来说是个陌生脸孔”,而且他并非第四代候选人的首选。

周刊语带嘲讽的评论,引起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在脸书贴文反驳。最令他不爽的应该是,周刊说,人民行动党仍将在来临大选中获胜,原因包括强大的政党组织,对反对党的“无情针对”,以及“温顺”的本地媒体。

尚穆根指出英国的“清谈阶级”(commentariat class)具有一种潜意识,无法忍受曾经以英国为师的国家,如今在多方面的表现却比它更出色。周刊显然不知道有句成语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黄循财将是新加坡建国59年的第四位总理,而苏纳克则是英国4.9年以来的第四位首相。尚穆根更不客气地指出,前首相约翰逊在任职期间,接受捐赠者价值1万5000英镑(约2万5000新元)的旅行费用和5万英镑(约8万4000新元)的装修费。他说,若在新加坡,像约翰逊这样的行为早被控上法庭。

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从英殖民时期的人均500美元(编按:以当时汇率计算,约1000多新元),增至今天超过8万美元(约10万8000新元)。美国《福布斯》最近的一份报告说,以购买力平价而论,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五,英国落后一大截。

尚穆根说,若说新加坡媒体“温顺”,《经济学人》看来是更加欣赏英国的情况:一个人可以控制主要媒体,政客向他大献殷勤,拥有媒体的人可以影响谁当选、谁当首相;澳大利亚也出现类似问题,一位澳洲前总理将此形容为“民主的毒瘤”。

这是一年来,新加坡政府与《经济学人》的第二次交锋。去年7月27日该周刊针对人民行动党政治风波,发表一篇题为“一连串的丑闻让新加坡政府落于下风”(A slew of scandals puts Singapore’s government on the back foot)的专栏文章,就尚穆根和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因莱道路黑白洋房事件,受贪污调查局调查一事指出:“贪污调查局向总理报告,局长并由总理任命,因此无法完全独立”。

对此,新加坡驻英国最高专员林传权致函反驳《经济学人》,强调贪污调查局进行调查无须总理批准,也从未有过总理阻止该局调查任何人。即使总理不同意,宪法也允许贪污调查局在获得总统批准后继续调查。在任免贪污调查局局长时,也须得到总统同意。要求贪污调查局调查莱道路事件的,正是李总理。

林最高专员问:“《经济学人》是否认为,苏格兰场(英国伦敦警察厅总部)负责人由英国内政大臣的建议与咨询伦敦市长后任命,因此并不独立?”

如果新加坡贪污调查局像《经济学人》所说的“缺乏独立性”,新加坡又如何在国际反贪污组织“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中,年年名列前茅?

对于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经常持双重标准笑评天下的西方媒体,新加坡政府不论谁当总理,都不吃他们那一套,并会毫不犹豫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5月15日是黄循财在总理办公室上班的第一天,也是他物色和栽培接班人的开始。物色和栽培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可能又是10年、15年。新加坡不须要跟随西方民主国家的模式,建国59年只有四位总理,那又如何?这决定了新加坡各领域政策的延续性和可预测性。新加坡跟其他国家容易打交道,关键就在这一点上。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