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足够的国家财力,这些美丽新图景、雄心壮志都只是空中楼阁,云端幻影。
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和新加坡国防部亚洲安全峰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21届香格里拉对话年度论坛,在新加坡隆重召开的同时,另一个大型国际会议——世界城市峰会的年度市长论坛(World Cities Summit Mayors Forum)也在本地举行。
市长论坛的主题是“宜居及可持续的城市:恢复活力、重新塑造、重新想象”,让现代城市成为具智慧和韧性的“再生城市”。
新加坡经过多年的城市重建与发展,已经脱胎换骨,向大海要来的土地上不断发挥“再生”能量。世界上不少城市在为住屋、交通和卫生的基本问题所困时,还得面对新的挑战——气候变化及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威胁各国人民生存的环境,而人口老龄化影响生活的品质。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在市长论坛上,强调在重新塑造与发展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时,必须以人为本,让人民参与其中。
新加坡跟各与会国分享自己的经验时,难掩几分自信。多年来新加坡也一直在参考其他城市的做法,照顾老人和行动不便者的无障碍公共环境,地铁站外设更多的脚踏车架子都是向外取经的点子,这方面西方城市的以人为本思维早已走在新加坡前头。
在约730平方公里土地上,在着眼未来十年二十年的长期规划关乎如何更好地利用稀有土地资源时,新加坡不但得满足国防、住房、工业、休闲和重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还不能忽略环保的挑战。
96个城市的市长及政府官员出席今年的市长论坛。多个城市的代表在论坛上交流彼此的发展经验,反映出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一。如纽约市政府必须与市民沟通,才能有效推行建筑脱碳(Building Decarbonisation)条例。这涉及征收碳税,从大楼业主到民居屋主都必须对相关条例有所了解,才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当然也就少不了公共教育。
纽约这方面的经验显示,现代城市发展除了开发土地兴建大楼,还有其他元素需要考虑,新加坡面对的问题则更具独特性。
今年3月,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在国会宣布市区重建局将推出休闲总蓝图(Recreation Master Plan),希望善用本地自然空间,打造更新颖的休闲站点和连道,把休闲融入日常生活空间,以及动员社区一同打造专属的休闲设施。市建局将于7月在休闲总蓝图巡回展中,公布有关乌节路、历史区以及中央区等地区的发展提议,到时公众也可向政府出谋献策。
官方也将在滨海南等市中心地区规划超过1万个新住宅单位,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大隐于市”的生活。
把市区生活化,是为市区增添活力与气息。新加坡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奢侈的资源,必须多方兼顾,经济发展和人民居住的需求同等重要。因此,连位于武吉知马具有特殊时代和历史背景的马城,也在政府的重新规划中。
马城占地176公顷,相等于约240个足球场。这里曾是新加坡的第二个赛马场,从1933年至1999年运作多年。赛马场搬迁到克兰芝后,马城改变角色,暂时充作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等待命运的安排。
为了让马城再生,官方咨询文化团体和自然组织,展开文化遗产及环境影响的评估,全方位审视这个地点,以确保未来发展计划能在满足居住需求和保护重要文化与自然资产之间,取得良好平衡。这里的27栋建筑物和结构,将有新用途,包括上世纪80年代落成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北侧观众看台。
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记录中,值得保护的有177个植物品种及25个动物品种,包括在全球都受生存威胁的黄冠鹎(Straw-headed Bulbul)和马来穿山甲(Sunda Pangolin)。可见政府在宣布计划之前已经做了基本的功课。
英娘道(Eng Neo Avenue)树林和武吉丁奇(Bukit Tinggi)的绝大部分地段,将与未来的公园网络结合。那里也将开辟一条宽100米的新绿带,提升生态连接性。马城未来发展不仅是马城范围而已,就像任何发展都与周遭环境具有连带关系。
各发展大计在不同时候出炉,接二连三,让人目不暇给,但都在政府的全盘布局中,“以人为本”、“生态平衡”都是关键词。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足够的国家财力,这些美丽新图景、雄心壮志都只是空中楼阁,云端幻影。
“人勤地不懒”,小小地方一直有发展不完的空间,国人对政府的发展计划一向都不抱怀疑态度,而是一次又一次翘首以待,这也可堪称现代城市的奇迹。
(作者是《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